前面的话
从今天开始,每周记录投资实证的基础上,记录一份简单的投资笔记。主要是为了熊市时缓解心理压力,挺过去;牛市时反省自己,不盲从。
本周净值变化、资产变化
本周末净值127,增加3.7;资产141.5w,增加4.1w
一些想法
整个投资账户从2018年7月15日开始记录,当时总资产52w;到现在1.5年的时间,不断的用工资、年终奖以及股票记录投入,另外也得益于跌的多买的多的朴素策略,目前为止资产接近150w,净值增加27%,年化19%,超过预设的15%的目标,希望未来不要被均值回归!
目前来看,资产增加的这90w中,26w是投资盈利,64w是劳动报酬投入。我个人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资产增加的部分中,劳动报酬占比会逐步下降,投资盈利的占比会逐步上升。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资本的力量将大大超过人本的力量。所以投资这个事儿,真的是越早进场摸爬滚打越好。
今年我30岁了,期望到我35岁的时候,这个投资账户可以做到1000w,极限目标2000w;40岁的时候,做到4000w,极限目标8000w。我预计未来不会像过去二十年货币贬值速度那么快,所以基本上4000w-8000w的可投资资产,我就可以安然退休享受生活!
是不是感觉这个目标设定的太大了?5年资产翻7倍,10年30-50倍?!
别急,我来拆解下:
其实就分两大块。
一块是个人收入的增长,目前我每年大概有50w可投资收入,期望未来这部分每年可以增长10%。
另一块是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期望可以在年化15%以上。
这样算下来,35岁,年可投资收入80w,账户资产就会达到接近700w(在500w-1000w的目标之间)。
以700w为基数,再往后延长5年,每年可投资收入就会达到130w,账户资产会达到2300w。
这里账户资产会比目标少了一半,不过这是在以15%的年华增长率为前提下计算的,复利的力量大家应该都明白,不是有句名言:一个人总是高估自己1年可以做到的事,而低估自己10年可以做到的事吗?
即使就以上面的数字为基础,十年后,年化15%的投资收入将是345w,将大大超过我劳动带来的可投资收入130w!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是盈利再投资带来的本金极大扩充,另一个,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的天花板比人力的天花板要高很多:
2000w的投资资金,在资本市场恐怕根本不算什么大鳄精英,但是130w可投资收入(预估年薪200w),可以算是人力市场的顶尖人才。2000w的投资资产想15%的年化增长是合理的,但是200w年薪还想年化10%,恐怕需要削尖脑袋往上钻营。
所以,投资要趁早,设定合理目标,把雪坡拉的足够长。年轻时着重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年长后提升自己的资本运作能力,财务自由就在向你招手!
热点事件
最近创业板涨的很猛啊,我的股票账户还没开通创业板权限,所以只能干瞪眼。不过指数基金,我也有配置不少创业板、科技信息、中小板的,另外还配置了一些科创题材的主动基金。
这和我一贯的想法是吻合的:对于科创小公司,我没有选股的能力,所以就选择信赖指数基金或者基金经理,风来时能跟得上就可以了;对于大盘蓝筹白马,我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自行选股择时,希望能获得超过市场/指数基金的超额收益。
不过,最近蓝筹要变烂臭,价投又要变夹头了。。。
这周朋友跟我讲了个笑话,说她老公给她列了三支科创类的股票让她选。她看名字选了其中一只买入。结果第二天,另外两只都涨停,就这只跌了5个点左右。我听了哈哈大笑,心里想的是:这就是我超额收益的来源啊!
平安出财报了,净利润增长39%,但是依然不达预期,第二天也是如期下跌。不知道分析师对平安的预期是有多高!略微研究了下平安的财报,发现净利润这玩意,对保险公司来说,太容易操控了吧,各种前提假设太多。我还是更愿意结合着营运利润和营运收入,拍脑袋的讲,平安还是很稳健的,每年20%的回报问题不大。
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唐朝老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对于财报的基础知识理解的更清晰一些,也了解到了一些常见套路。读书笔记依然是第一遍读书未记录,第二遍读的时候再画脑图,有机会也公开出来。
还在读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为啥这些西方人对咖喱印度都抱有这么高的期待呢?我倒要看看21世纪中叶,印度能不能追上中国。
未来一周可能操作
上证上3000,深成11600+了,时间空间都不够,指数基金定投要暂停了。
500网格15%的那一网快到卖出点,可能卖出。
京东方下一目标点5.94,可能减仓(换成平安)。
当前综合仓位83%。3000点左右,只调仓,不实质性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