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经历如果讲成故事,听起来会很有趣,但是处境当中,不便多言。那就记录一下这一年的人生领悟吧。
有些事情想明白,境界就会大不同。这一年,还真想通了一些事情,想通透的那种。
我有叙事,你有酒么,坐下来,听中年人唠个硬嗑。
一
子曰:四十不惑。
以夫子之才,年至四十时得以勘破世事,贞定初心,而我资质愚鲁,年届四十,困惑却愈发堆积。
到也正常。
三十五岁之前,是经验累积、开阔眼界的时间,努力去大平台,做大项目,以成长为第一要义。四十五岁之后,身体机能下降,信息处理减慢,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摆脱之前几十年形成的路径依赖并不容易。
之前之后都单一,四十岁时,却是个百川交汇。
技能资本完成了原始积累,经验在行业里沉浸多年而得以丰富,眼界也达到所处平台的边缘。你开始对当下有了一点更高的期待,开始寻求改变,探索更大的可能性。可以说是欲望膨胀,野心滋长,却也是能力带来了自信,敢于飞翔终究是翅膀硬了。
也正是四十岁时,各种压力汹涌而至。诸如工作、情感、社交、家庭与人生意义的寻求,任何一项压力出现爆表,就会妥协,就会被诱惑,被拐骗,被收买。人生之河从此改向。
四十岁,看似岁月静好,实则凶险无比。一个选择就是一辈子,踏下去的任何一个足迹都是盖在余生上的印章。
二
面对压力,难免纠结。如果只是纸上谈一谈,辩一辩,事情很简单,毕竟无论如何选择都不用承担实际的后果。如果你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朋友圈的话,那也很简单,「勇敢做自己」的鸡汤总可以干了一碗又一碗。
只有真正摆在你面前时,你才会明白选择有多难.
所以,面对抉择,你去问别人是没有用的,只能扪心自问: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做选择时,人通常受到两种力量的撕扯,一种是来自名利、奖惩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一种是来自兴趣、好奇心等为代表的「内在动机」。
越是追逐名利,受外部动机控制,越是迷失自我。有一天外部控制消失了,你回头望去,找不到自己留下的印迹,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感觉一生忙碌,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想要重新活一回,却为时已晚。
反观那些始终热情、好奇且独立地去做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的人。起初觉得他们走上的只是一条小路,孰不知其实是康庄大道。攀高峰,越峻岭,江流澎湃,心流澎湃。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也暗中为每个选项标了价码。有些得到,总是伴随有些失去。唯独不能当作代价的便是内在动机,这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如果不曾拥有内在动机,何苦来这一趟人世?
坚持内在动机,名利会以馈赠的形式出现;坚持名利,内在动机会逐渐消失。
三
面对外部的撕扯,内在动机需要保护,但这并不是说拒绝一切与外界的交往。像把珠宝放在匣子里避免摔碎一样对内在动机进行隔离保护,内在动机会变形走样,要么膨胀至目空一世的自我中心,要么枯萎凋零。
真正保护内在动机的方式是将它释放出来,融入到组织当中去,融入到那种「你能影响组织,组织也在影响你」的组织中去。
这样的组织实在不容易找。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大多数时候是组织影响你,你影响不了组织。这时,你只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你只能随着机器一起转动,整台机器高效、稳定,但你没有自我,你的声音只能被判定为噪音。一个螺丝发出声音只能说明它坏了,出故障了,要被换掉了。内在动机引发的创造力被视为是对系统的破坏,受到组织的拒斥。
少数时候是你影响组织,组织影响不了你。那时你是组织的领导,或者意见领袖。这时,说得好听点,你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严重点就是霸道总裁。内在动机得以最大化,却失去另一方向的校准。列车飞驰,但刹车失灵了。
再极少数时候,你影响不了组织,组织也影响不了你。你成了组织的边缘人,你是太乙散仙,你是风流名士。你的高谈阔论也罢,真知灼见也罢,组织压根听不见,组织的那套啰里啰嗦也攻不进你的城堡。你和组织像是两条平行线,你的内在动机得以坚持,只是难以持久啊。剥离了归属感,如何能够自我实现。
这些情形下,无论是免于被外部控制进行的主动保护,还是断绝了与外部联通的被动锁闭,内在动机都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之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封闭系统中,熵会随着时间增长。一杯水会逐渐冷却,一个房间会越来越乱,出于保护而封闭,却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扼杀。
理想的状态是进入开放系统,你和组织相互融通。
你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组织所面临的困难,积极筹划解决方案。组织认真聆听你的建议,给你尝试的机会,用实践项目和你一起检验你的「真理」,形成反馈。这样,你愿意为组织付出,组织愿意为你耗费。组织汇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个体则真正感受到尊重、支持、信任,这些感受都是内在动机最好的保鲜液。
你的内在动机和组织的发展方向,融入一体,携手前行,乘风万里。
这就是「你能影响组织,组织也在影响你」。
这样的组织实在不容易找。
这样的组织是华为,是十一学校,是新网师。
四
如何才能与组织形成良性、开放的互动式发展呢?
做大事,担任务,揽项目。
我们容易接受「组织影响我们」,而觉得困难在于「我们如何影响组织」。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以激发、保护内在动机来看,组织影响我们也并不容易。
只有我们真正地理解组织的行为,认同这些行为,并自己发出这些行为,才算是组织影响了我们。我们接受组织的条条框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容易的,但这是外部控制,并非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的、理解的去做。所以,如果只是被动的接受,仍非最佳状态。
如何才能理解进而认同组织的行为呢?
你需要理解组织中的内隐知识。你通常接触到的只是组织向你提供的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如何形成,意义和价值指向哪里,都是不清楚的。你需要去做事情才能获得组织的隐性知识。
比如,「追求卓越」是新网师精神之一,「提交作业必须注意排版格式」也是新网师的一项要求。新网师学员都知道这些,也会努力做到这些,在写作业时会尽量认真地写好,写完后会把格式校对规范。但是作业中仍然有不少的抄袭和敷衍,格式也总会出现瑕疵和遗漏。因为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可能是,写个作业嘛,内容清楚不就行了,格式哪有那么重要?我这厢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作业能完成就不错了,哪还有什么质量可言?
如果你担任了课程组长,或是其他批阅作业的义工,你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作业时,你会意识到格式规范的重要性:它有助于你迅速把握文章的关键要点。你领会到了「格式其实是文章结构、要点的呈现」这个隐性知识。批阅大量作业时,你会不断地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不断地向你反馈着优秀作业和合格作业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于是,下一次作业,你发自内心的想要把作业写好,格式规范。这才算是真正的组织影响你了。
再比如,2021秋季招生简章前后历时一月,修改十多版,最后才定稿。这件事在郝老师的#早安,新网师(307)中有过记录。如果你读到了招生简章,那只是接收到了显性知识。如果你参与了整个稿件的修改过程,你更能吸收其中各位老师的思考,相互之间的意见碰撞,和做最终的选择时的依据。只有在当时讨论的「场域」中,你才会明白如何思考、修改、决策,才会感受到内隐知识的存在。
下次你也这样去思考、修改、决策。这才算是真正的组织影响了你。
五
那个体如何影响组织呢?同样是做事情。
做大事,担任务,揽项目。
你要影响组织,说白了,就是你说的话有人听。各人有各人的思考,凭什么要接受你的那一套。都是出来混,凭什么就是你说的对?很简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说的高级点,拿出你的作品来。
简单而直接的例子,郝老师的#早安,新网师已经坚持到了500期,一大批学员也跟着在朋友圈里打卡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行动。这就是个人影响组织。于郝老师而言,发布#早安,新网师是出于内在动机,而不断有同行者汇入,他的内在动机得到认可与鼓励,更加容易坚持。内外交互,愈行愈远。
再比如,2021秋季入学课程是一次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是莫大的激励。更值得的思考的是,在课程中,我出了差错,挨了批评,之后及时反思,汲取教训,并写了《用清单进行一次自我进化》一文。后来再举办活动时,我总会把文章拿给项目负责人,慢慢地,清单、复盘、Plan B等行动成了组织的共识。你看到了你为组织做出的贡献,成就感满满,迫不及待想要创造更多。这就是个体与组织的良性循环。
岁月无言,作品说话。保护内在动机,终究是为了绽放出作品这朵花来。
五
四十之惑,惑在抉择。惑在抉择,何以置之?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道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现代科学提出的解决模型是内在动机。
这三年奔波折腾,经历了许多事情,面临了许多纠结,做出了许多抉择,在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理解着这发生的一切。那些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最后都无怨无悔,甘之若饴,那些施加了外部控制的名利最终都心神俱疲,黯然无果。
经过一定量级的抉择,并真实地去承担了抉择的后果之后,内在动机成了生命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当然有内在动机搞不定的抉择。比如,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好男儿志在四方,追逐胸中理想当是男人所为。只是每念及一个女孩愿意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托付终身,那便要拼了命护她周全。再加上她身世可怜,父母双亡,幼子求学,我无法不管不顾。她若需要,我便不远行。哪怕余生只得平庸碌碌,她能幸福,我便心安。当然,我也相信,爱之坚处,她会懂我。
还有内在动机自身内部的选择。这一年,负责了讲师、课程、教务、招生、叙事、外脑、培训、项目、公号等一众事务,有时会迷茫自己该是精专,还是广博。一说,高手是有领域的,又一说,高手都是跨界的。想要成为高手,却不知从何修炼。
最终这个问题也解决了,靠的就是前传中提到的那个故事。故事太长,就只说其中那句击中我的话吧。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个赤诚的句子感染了我,从此,我也没有专业,新网师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这一年,想通了抉择的关键模型:
方向不一时,坚持内在动机,
关乎到爱时,讲求先来后到,
内在冲突时,听从组织召唤。
六
冬夏春秋,雨雪风霜。种子躺在黑暗的泥土里。没有点赞,没有流量,它只是顽强地生长着。直到有一天,它开出了自己的花朵,沁人心脾,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开出花朵,仍非命运的终点。
是菊花还要「悠然见南山」,是荷花还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梅花还要「暗香浮动月黄昏」。
花朵要带着这满身的芬芳融入滚滚的文化进程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至此,日历翻至2022,四十终不惑。
【完】
写于2022年1月18日
晋北·秀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