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最近在看南振中老师所写的一本书《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此书分为前言、第1-6辑、附录及后记,每一辑由作者给大学生的回信组成。今天利用下午的时间翻完了第1辑,这一辑主要讲述的是大学生初入大学所遇问题和疑惑,比如大学有没有“起跑线”、应聘者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学会“关心”和“被关心等。”就作者的看法及自身的工作经历,选两个点谈一谈:
1、大学起跑线。“大学有没有‘起跑线’?这道‘起跑线’在哪里?大学入学新生是磨蹭到二年级再起跑,还是一开学就起跑?”作者根据学生的困惑,抛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并通过澳大利亚短跑运动员舍里尔的故事进行阐述,表示起跑很重要。然而,现实状况是并非每个大学新生都知道起跑的重要性,包括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大学新生。依稀记得开学第一天与同学见面,讲话致辞中也提到“起跑线”,希望大家忘记过去的成功与失忆,重新开启一段人生旅程。一年即将过去,回头看看,这群最初站在同一跑道起点的同学们,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已飞奔向前,遥遥领先,半睡醒、随大流的则不紧不慢,位居中游,悠哉悠哉、漫无目的的则徘徊不前……4年看似漫长无期,实则一晃而过,从去年的9月到现在的7月,仅在一眼之间。有一个数学公式,特别引人深思,1.01的365次方=37.78>1, 1的365次方=1, 0.99的365次方=0.026<1,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是一大步,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下来是一大截。时间从不等人,大学里往前走与原地踏步甚至往后退,最终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是“选择立即起跑、延迟起跑还是在“起跑线”附近悠闲地溜达,老师和家长不能替你们做主,必须由你们自己做出选择”,而“你们今天所做的选择,将会影响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因为起跑状态是生命经历的重要构成因素!”
2、读书有没有用?社会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对此,我和作者的观点一致——读书有用。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我在此不做概括,以另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北大学子陆步轩的文章《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已经50岁了,他现在在干嘛?》。陆步轩---“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 80年代的天之骄子”,在经历了一番人生挫折后于2003年开始卖猪肉,当时处于人生低谷的他被媒体广泛关注,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而今天,50岁的陆步轩,他到底在干嘛呢?他与同是北大毕业的陈生联手打造了土猪肉第一品牌——壹号土猪,并成为屠夫学校名誉校长,编写多本屠夫学校的教材,自己写书出书,身价上百亿。他,成了一个完美逆袭的典范。看到这,可能有人想问,你讲这么多有什么用,这与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卖猪肉又不需要什么文化。可是,我想问,卖猪肉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就陆步轩把这样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文化的行业发展起来了?屠夫很多,能够写讲义的屠夫学校校长不多!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陆步轩揭示了自己成功的一大原因:在北大养成的学习思维让他把猪肉专家研究的理论和传统行业之中师徒相授的实验经验结合起来。他表示没有在北大的锻炼,就不会有今天的文字表达水平,写不出屠夫学校的讲义,无法大规模培养学生……读书无用吗?我想答案已经很明确。读书不能带来看得到的显著效益,但能改变人的思维、见识和情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抱怨社会浮躁,不要轻信读书无用。沿着你所确定的目标刻苦攻读,你会天天有收获、年年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