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七章(3)【1513】2025-6-4

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七章(3)【1513】2025-6-4

(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释词】“就有道而正焉”句,“就”是接近,“正”是形容词做及物动词用,是使动用法,“焉”在这里同“之”,是代词,做“正”的宾语。

【大意】孔子说:“一个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舒服,做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以匡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导读】这一段话也可同上面两段互相印证。什么叫“好学”?并不是一天到晚读书,手不释卷,就叫好学,而是一辈子不断地完善自己,而且不强调任何客观条件,努力去学习做一个在“人”的意义上更完美的人,这才叫做“好学”。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释词】“温”,“温习”;“故”,旧,这里指过去学的东西,“温故”就是温习已有的东西。“新”,指新的东西,“知新”就是懂得新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的,懂得新的,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导读】这句话可以跟《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读,不断地学习,按时温习,既不忘记旧的,又与时俱进,时时学到新的,对于自己来讲,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讲,你就有资格充当老师了。“温故”和“知新”加起来就是“学习”一词的本义,“学习”就是从不懂到懂,重在知新,“习”(正体作“習”)本义是鸟练习飞行,重在温故。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知新”和“温故”的过程,温故也是为了知新,才有“故”可“温”,而且与时俱进,不致落伍。今天许多人一出校门就把书本扔了,知识还给老师,又不再学新的,到了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结果一辈子没有什么进步。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5)

【释词】“罔”,又同“惘”,迷惘、迷茫的意思,“殆”,危险。

【大意】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导读】只顾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学习的内容就无法真正理解,变成自己行动的指南,那当然就会感到迷惘、迷茫了。但如果只是在那儿呆想,不去认真学习前人已经认识的东西,那要么就会变成一个空想家,要么就会变成一个自以为是的狂人,那当然就危险了。

这话对于我们仍有现实意义。今天学而不思的人比比皆是,追逐时髦理论,跟着别人瞎起哄,泥古不化,崇洋不化,广义地讲都可以叫做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人也非常多,有些人还没读基本书,就在那里高喊创新,打倒一切,自我作古。现在社会包括学术界一片浮躁之气,其实就是学而不思儿思而不学的人都太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