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希望通过盘点十一年里节目的十个变化,和曾经喜爱过好声音这档节目的朋友一起回顾其十一年衰落史,并提出一些对这档曾经的现象级综艺未来之路的思考。
○ 这十个方面分别是——导师、选歌、选手、冠军、赛制、玩法、总决赛、播出平台、节目理念、市场环境。本文为该系列最后一篇——“市场环境”。
前九期内容,阅读往期文章。欢迎关注跟踪,带你深度解读音乐圈事件。
10 市场环境
从笔者过往九篇连载的案例分析中更加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下文简称《好声音》)确实在一路下坡。当然,《好声音》不是唯一衰落的音乐综艺,当年的另一档现象级综艺《歌手》已经于2020年停播,此外还有江苏卫视的《蒙面唱将猜猜猜》、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央视的《经典咏流传》等一年一度的季播综艺节目,要么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停播,要么走向式微,与往日辉煌不可同日而语。
网上关于《好声音》衰落原因的文章分析很多,笔者不再赘述。根本原因来自节目本身——播到第11年的节目仍未对赛制和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点乏善可陈或者基本无效,反而用一成不变、套路化的形式让节目没有记忆点,原本新鲜的固定模式随着节目的进行反而变成了束缚。
当然在这十一年间,变的不只是节目的收视数据和观众口碑,国内整个音乐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由《好声音》这样的精品综艺所推动的,反之,这些变化也在影响着《好声音》等音乐综艺的命运。
整体来看,《好声音》对音乐行业的最大贡献无非三点:
第一,《好声音》推动了国内音乐综艺制作能力的提升。它使后续包括《歌手》在内的国产音乐综艺趋向更专业、更高质的方向发展,包括对音乐制作团队的精心考量、对现场mix音乐作品的质量把控、对版权使用意识的形成、对节目中真人秀部分的包装、对导师和选手间关系的拉近、对赛制流程的设计与创新、对新颖玩法的运用,等等。因为在2005年《超级女声》的巅峰之后,国内音乐节目基本上不断复制此类选秀模式,重心长期放在挖掘选手而并非关注选手表演的作品。而《好声音》采用盲选模式,突出“好声音”核心理念,激活了庞大的国内音乐人才,为音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这一点,笔者举一个细节例子。估计很多观众不知道,第一季节目的正片中所有的歌曲基本都是使用原声录制轨,就是如今俗称的“未修音”版本,但在同期百度音乐正式发行上架的《好声音》歌曲live专辑中,音源全部都是经过后期混缩的“精修音”版本,让现场演唱的瑕疵得以消除,让听众获得更佳的听觉享受,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节目口碑。
发行上架“精修”音源版本的做法很快也得到了《我是歌手》等一众综艺的效仿。自《好声音》第二季开始,节目正片中的所有歌曲音源也都被替换成修音版本。在之后的所有国产音综里,我们已经基本找不到未修音就播出的情况。总而言之,如今这种早已被大众接受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首创的。
第二,《好声音》提高了国内大众的音乐审美。各种风格的选手、曲风极大地拓展了观众的音乐认知;节目中导师的专业点评,以及节目外以耳帝为代表的乐评人的精彩解说,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好音乐的创作由来及魅力。《好声音》把听众的耳朵训练地越发专业和“挑剔”(褒义),开始懂得品鉴好声音、好音乐、好表演、好选歌,以及歌曲背后的好故事。2005年张靓颖演唱《Loving You》时的三声海豚音就足以让全国人民惊艳,但如果放在今日一定难以喂饱听众的口味。
第三,《好声音》造就了一大批音乐领军人物,推动了音乐行业良性运转。它使得台前幕后的音乐人有了绝佳的展现机会。一大批拥有顶级唱功及巨大市场潜力的实力歌手从节目中涌现出来,他们中的很多如今已经成为华语乐坛中坚力量。以刘卓、金少刚等为代表的专业幕后音乐人才和制作团队,通过节目中真人秀环节展示歌曲构思、制作、彩排全流程,让词曲、编曲、Program、录音、混音等工种的价值开始被大众看到。好声音带动了无数爱好音乐、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他们在一浪接一浪的新旧对话和接替中,推动整个音乐产业链构建起越来越清晰透明的市场规则。
不仅是贡献者,《好声音》也是见证者,它见证着中国综艺市场的起伏,见证了十一年间中国音乐市场的巨大变化。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随着音乐制作门槛的降低,在全球平均每天发行10万首新歌的今天,短视频平台中充斥的大量音乐垃圾正在迅速稀释过往长期主导音乐市场的精英作品,音乐本身也成了短视频的附属和消遣工具,大众的听歌喜好和品味变得越来越多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让听众的心态愈发浮躁,人们越来越多丧失了“静静欣赏”的意识和能力。观看《好声音》这样的音乐节目,已经不再是很多人发现自己喜爱音乐的第一选择。
其实不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好声音》对观众音乐素养和品鉴力的塑造,反过来也在影响着《好声音》节目本身。例如,正是因为观众听遍了各式各样的嗓音、唱法、技巧和表演形式,所以如今已经很难再有惊艳众人的选手和让人叫绝的表演;正是因为观众看了太多选手的煽情故事早已麻木,所以如今已经很难再被故事打动;正是因为观众知晓了太多关于节目黑幕和剧本的消息,已经对虚假情节渐渐有了鉴别能力,所以见到今年“李玟怒斥节目组黑幕”这样的新闻也就见怪不怪了。
+ + + + + + + + + + +
本文小结
· 本文从好声音十一年的衰落根因出发,分析了《好声音》对行业的最大贡献包括三点:推动了国内音乐综艺制作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国内大众的音乐审美;造就了一大批音乐领军人物,推动了音乐行业良性运转。而十一年间音乐市场的快速变化,也在对《好声音》本身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将是《好声音》未来之路上的难题。
+ + + + +
——未完待续——
以上是好声音十一年间的10个方面转变中,对最后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分析。关于“导师”、“选歌”、“选手”、“冠军”、“赛制”、“玩法”、“总决赛”、“播出平台”和“节目理念”九个方面,欢迎阅读前九期内容。
在下一篇文章中,笔者将带大家一起探讨好声音的未来之路(本系列最终篇),敬请期待。
本期话题
· 你希望《中国好声音》明年继续办吗?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