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吃过饭后,从两点一直睡到四点半,难得。本来约好去打球,感冒还没好透,身子懒得很,不想动,作罢。带了工作回来做,也迟迟没有开电脑。
起来后一边吃梨,一边捧了本小说《云落》来看,梨吃完不过瘾,又开了包三胖蛋瓜子,边嗑瓜子边看小说,还觉得少了点啥。先生适时递了一小包上好的铁观音,听说单包就要1百来块。这么贵的茶,得专门花时间泡,不能像平常那样冲下去,焖好喝大碗茶,那是对它的轻视。
我洗净功夫茶具,一边泡茶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小说。就这么从五点多一直看到七点,天渐渐黑了,两个人都不饿,茶也耐泡,七八泡后茶味还很浓,谁也不提该去忙乎晚饭了。这样成段的休闲时光,对我俩来说挺奢侈,假日一般都会带点工作回来做,要么就是紧锣密鼓地做家务,或者去打下球,很少纯休闲,纯享受。

这样的时让我回忆起2014年夏天,在淮北临焕古镇,有一家茶馆,养着一只会说话的八哥。屋里屋外都是茶桌,有真茶桌,也有当人一坐下来,街边的长石条就变成了茶桌的茶桌。是不是真茶桌没关系,只要能坐下喝茶、唠嗑。当地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喝茶的氛围太打动人了。他们人手一壶粗茶,不是茶叶,是茶树梗与粗茶叶,极便宜的那种。店家提供粗烧的茶壶,一人一壶,自斟自饮,团团坐着有几个人就有几个茶壶,人人都是自喝门前茶,不动他人壶。一点也不像潮汕或客家的功夫茶,讲究分而喝之,一壶茶,倒至公道杯,再斟入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功夫茶杯,小口小口啜饮,边喝边聊。临焕人不一样,他们喝茶不分享,配茶的小食也不分享。大多数人面前没有小食,只有茶,但并不妨碍他们聊得非常尽兴,欢笑声此起彼伏。


作为外乡人,去体验临焕茶馆,当然要来全套,粗茶要,小食也要。小食是炸蚕豆,吃食不特别,特别的是用小簸箕装着,随意又亲民。粗茶味道一般,我喝了一杯,出来拍照,真是个出片的好地方,那些乡民不躲避镜头,看我一眼,照样神色自若该喝喝,该说说,所以张张自然,张张可用。
我想起这些,掐指一算,已经是11年前的旧事,我翻了下朋友圈,找出当年的旧照,确实,应该向他们学习,无论再忙,都得排除万难,坐下来,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