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是孔门十哲之一,位列德行科高弟,他人品敦厚,踏实稳重,孔子非常器重他,在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时候,曾经委任他做中都宰。这章是讲伯牛得了重病,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淮南子》记载,伯牛得了恶疾,麻风病一类,非常迅猛的传染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快要死了,孔子前去探望慰问。“牖”是指今天的窗户,“窗”在古代特指天窗。其中对本章的一种解释是,伯牛得的传染病不能让人进入房间探望,所以孔子在窗户探望,但是师生情重,孔子不避讳、不嫌弃伯牛有恶疾,仍然从窗户当中伸进手,抓住伯牛的手,告慰问候,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是朱子的注解,周礼规定,士大夫阶层卧病在床的时候,头要朝北,君主如果去探望,从北往南去看望,人还是面南背北,不是君位,冉家人尊重孔子,以君臣之礼对待孔子,孔子不敢当,所以从窗户伸过手去,握住冉伯牛的手慰问。虽然周礼对君臣探视有规定,但是放在师生之间也不太合适,而且伯牛既然是病入膏肓,人马上不行了,礼都得变化了,不能那么教条,因为“礼者,理也”,礼是根据人情常理而作的,不是硬性规定。比如父母有疾,有客来访,是笑脸相迎,还是不笑呢?那就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父母病危未,对来访者会视而不见,哪还顾得上寒暄见礼,若是在养病期间,父母得的病不是很重,客人来探望,还是要面容温和,但是不能笑的过分,古礼规定“笑不至龈”,脸上露出微笑,但是不能露出牙龈,父母病了,能笑的那么灿烂么?所以礼是以时为大,以具体场合酌情而变,这章还是第一种解释较为合乎情理。“亡”是丢失、丧失的意思,“亡羊补牢”是把羊丢了,古人说“死”是永久的没有了,“丧”是藏的意思,把去世的人的形体藏到地下,当然,在这里孔子还是说,冉伯牛要丧命了,感慨这就是命运,没办法。“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连说两遍,可见孔子内心悲痛,自己的得意门生将要去世,伯牛又非常贤达,不由得让人感慨,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种病!言语中充满着惋惜痛心。这章我们体会,人生老病死是常态,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得病的,再长寿,不过百岁而已。但人活一世,有的人死了会让人惋惜不已,有的人会让人厌恶,盼他早死,民间有句话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不是在说好人活不长,祸害活得长,而是对好人离去的惋惜,好人活多长都觉得不够,活一百岁也认为怎么不再多活几年,对于祸害百姓是痛恨不已,活那么久啊,其实就是诅咒他早死。像冉伯牛、颜渊之死,都是让孔子惋惜痛心不已,让我们在读书时候也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