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陶行知文集》之“教学做合一”有感

    认真研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如下感悟。

    首先,对自身的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提到教师,民间还有一个称呼—“教学的”。在大众的眼里,在我们自己的观点里,教师无非就是“教给学生学”,即使这两个方面恐怕又很多同行也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个包括我自己,因为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给了我一些逃避的理由。课堂纪律难组织时,我可以放弃管理,直接冷处理,停下一会儿,教学任务完不成也无所谓;个别同学不配合演唱,任由他去,反正没有人检查,即使检查也有理由逃脱。副科的无课业压力导致了副科老师的任性,其实这是自我的一种放任,这是对自身成长得不负责任。读完“教学做合一”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的惭愧,当老师们在研究“教”“学”“做”合一的时候,我连最起码的“教”“与“学”也许都没有做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注意多读,多学,有深度的教育文摘,以此影响自己,愿自己向“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一称谓积极靠拢!

    陶行知先生倡导并实践生活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很多是空洞的,而生活中的教育确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教育。对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也应该去深思如何实现“实用性”,将理论性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反过来,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使这些技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其实,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很强,“亲民性”也是我一直非常注意的一点。今后需要加强的是如何给学生更多的传授一些方法。当然,这里需要我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这里又要提到的是“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了。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这里我想到的就是关注学情。虽然我们都是担任同一个年级的课,但是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还是需要有不同的方案来应对,不能向往常一样,准备一个教学设计来应对不同的班级。另外,在教学技巧方面,还是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陶行知先生把天下教师分为三种:一种是只会教书,另一种是会教学生,但是是学生需要什么就直接给他什么,这两种都不是好的教师,而我恰恰在这两种之间。很多时候上课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会照本宣科,有的时候明白要以学生为主,于是关注学生,但是忽略了“循循善诱”、“授人以渔”。真正的好老师就是第三种:“教学生学”的老师,这是我们都应该努力靠拢的标准。

    不断反思,点滴改变,我的教学生涯刚刚起步,庆幸自己遇到了真多优秀的引领者,在这样一次次的影响下,在这样一次次的研读中,相信自己的视野和观点都会得到新的洗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