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已经讨论了波兹曼笔下的电视媒介以及电视的娱乐性,现在,让我们从波兹曼所描述的30年前的世界回到现在,谈谈当前的大众媒介环境,以及由这种媒介环境下诞生的文化环境。
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不是日渐增多的娱乐性信息,而是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已经完全被娱乐化了。波兹曼描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媒介环境,反思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网络时代,整个大众媒介环境似乎都变得娱乐化了,很难找出一种纯粹的、严肃的、还未被大众娱乐侵蚀的媒介载体。
【印刷媒体】
先来看看那些“理性”而“严肃”的印刷媒体,也许有人觉得书籍报刊还是能算理性媒介的,写在纸上的白纸黑字需要读者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获得书中所传达的讯息、思想或情感。事实真的如此吗?走进图书大厦中人头攒动的畅销书专区,映入眼帘的除了成功励志学图书,就是如何快速发财致富的所谓经济类图书,这些都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的产物,从这些畅销书里,我们读不到任何文化或思想的精华,它们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浮躁。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绘本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以大幅的图画配上简短的文字,这类图书原先是孩子的最爱,现在却有数不尽的针对成年人出版的绘本,似乎大多数读者都更偏爱图多字少的图书,尽管图片可能承载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但是图片相对于文字来说更直观,它帮助读者理解文字中的内涵,同时也帮读者省去了思考的过程,绘本愉悦了我们的阅读体验。
【电视】
电视依然以其得天独厚的视听优势牵扯着大众的注意力,我们毫无防备地坐在电视机面前,等着屏幕上的闪动的画面,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遥控器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便牢牢地完成着对自己的掌控,殊不知,我们早已被控于某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之下。这就是媒介。在它供给的娱乐中,我们不能自拔却浑然不知。这就是“媒介即隐喻”的力量,媒介的介入往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势,不为人所注意。
比起互联网,电视更不需要受众参与,虽然互联网伴随着海量的信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选择自己接收信息的时间,无论是静止的文字图片,还是流动的声音影像,受众都可以选择开始或暂停接收信息。电视则不同,只要打开电视机,选择自己想要收看的频道或节目,信息就源源不断由电视传达给受众,它不会因为你暂时的走神或离开而等你片刻,所以人们一旦坐在电视机前,就再也难以挪动脚步,因为错过的信息就不容易再找回来了。这种没有“暂停”键的媒介形式决定了它不会留给受众思考的时间,它让人们毫不费力地获取了很多新鲜的信息,新闻也好,娱乐也罢,过去了就过去了,下一秒完全不同的内容就会让你遗忘上一秒看到的内容。当然,你也不必思考,打开电视机消遣的人多是手头没有什么要紧事待办的,既然选择了电视,就打算把思维交给它,跟着它去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世界看看,一切都是为了娱乐,何必思考?
【互联网】
按照波兹曼的理论延续下来,当前最热门的媒介形式——互联网更是一个娱乐深渊。赫胥黎所担心的现象果真出现了,我们每天身处于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互联网上四处蔓延着碎片化的信息,所有信息都是破碎的,不连贯的。很多网民似乎都拥有自己的媒介接触习惯,每天都在利用互联网工作、学习、交流,做着一些似乎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自动弹出的弹窗无处不在,社交网络上的新鲜事远比学习网站的课程吸引人,简短的微博段子本来是用来填补我们学习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却被微博碎片化了。
我们每天打开门户网站看新闻,登录微博查看关注对象更新的消息,刷新朋友圈看好友分享的各类信息,似乎离开了这些信息,我们就难以生存。与我们收看电视新闻相类似,我们不再关心信息的质量和用途,获得更多的信息成为我们每天必需的功课。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我们常常迷失了方向,各种资讯、观点、感悟以图片、文字、影像等不同方式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们可能忘记了我们最初打开电脑的目的是什么。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成熟,交互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草根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有人认为,这是民主的体现,不可否认草根化有其合理之处,只是在网络逐渐替代电视侵入我们的文化社会背景下,简易直观并以娱乐为导向的文化占领了文化高地,实在让人无法不担心文化的倒塌。
今天先谈到这里,下一篇再来谈谈当前娱乐化的大众媒介环境下的大众文化环境。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