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被仆人哈桑对主人阿米尔的忠诚以及以及真挚的情谊深深感动,继续读完,心中五味杂陈,心情也跟着阿米尔跌宕起伏,他的恐惧,他的爱,他的愧疚,他的救赎,也正如他童年放飞的风筝一样牵动着我的心。
风筝,对哈桑而言,是他永远也追逐不到的来自阿米尔的情谊;对阿米尔而言,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父爱,是他用尽一生在寻找的那份缺失的人格。
哈桑,有着水晶般单纯而易碎的心,他对主人阿米尔付出忠心,更确切的说是真心,远超主仆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低贱的哈扎拉人,一个是皇亲贵族的后裔,身份上的巨大差异一度让哈桑自卑,但他却真真切切地将阿米尔视为朋友,视为知己。所以,在受到阿塞夫要他交出风筝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即使知道阿米尔在自己被强暴时袖手旁观,也选择原谅和守护;最后阿米尔陷害他偷东西企图逼走他,他也一声不吭。他为阿米尔所做的点点滴滴,恰如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凝聚成哈桑最真实的写照。他是追风筝的人,始终在追逐那份情谊。
而对于阿米尔这个人物,不同的时期,追求的“风筝”也不一样。
童年的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但由于他的出生,他的父亲失去了深爱的妻子,正因为这点,他与父亲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鸿沟,而他却他天真地以为,他赢了风筝大赛,能赢得父亲对自己的正眼相看,填补与父亲的这道鸿沟。
很多人认为他自私、怯懦、逃避,然而他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只是单纯地渴望得到父亲的一声赞扬,就像他倾心写好的小说,心急火燎地希望父亲品读,然而父亲却漠不关心,父亲的这种忽视和阿米尔的急切得到父亲认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童年时期的阿米尔,是追风筝的人,一直在追逐那份渴望而不可得的父爱。
后来,阿富汗被攻占,阿米尔和父亲逃往美国生活,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宁静,直到拉辛汗的电话打来,往事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哈桑挣扎不休的双手,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雪地上干枯的褐色血迹......这些噩梦让他窒息。而当他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时,一个弥天谎言又带给他另一个噩梦: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消息:哈桑死了!为了守护阿米尔的家园而被人活活打死,只留下一个孤儿,还有一封信......
哈桑致阿米尔的信
以最仁慈、最怜悯的安拉之名我最尊敬的阿米尔少爷:
亲爱的法莎娜、索拉博和我祈望你见信安好,蒙受安拉的恩宠。请替我谢谢拉辛汗老爷,将这封信带给你。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亲手捧着你的来信,读你在美国的生活。也许我们还会有幸看到你的照片。我告诉亲爱的法莎娜和索拉博很多次,那些我们过去一起长大、玩游戏、在街上追风筝的事情。听到我们过去的恶作剧,他们会大笑起来!
......
但是,我梦到的事情多数是美好的,为此得感谢安拉。我梦到拉辛汗老爷身体好起来了。我梦到我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自由的好人,还是一个重要人物呢。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愿安拉永远与你同在。
哈桑
读完这封信,想必阿米尔内心是复杂的。当年逼走哈桑一方面是心怀愧疚,无法再面对哈桑,但心底里想的更多的是哈桑能够恨自己,不再为自己做任何事。似乎只有这样对哈桑的愧疚能够少一点。但是哈桑却依旧在等着自己,一如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这种宽容和善意真是阿米尔的另一面,追风筝的人,努力追逐那份缺失的人格。
于是,他选择救赎,他费尽心力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带到美国,努力弥补给索拉博,一如当初哈桑对阿米尔,当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时,内心早已无波澜的我忍不住泪目,阿米尔用他毕生的爱带索拉博走出恐惧的小世界,就像曾经哈桑在喀布尔等待自己回家一样......
其实, 哈桑是阿米尔的另一面,而阿米尔是哈桑的另一面。这种在救赎和愧疚之间的亲情转移,正如我们很多不为人知的误解,包括不明真相的哈桑,我宁愿哈桑不明真相,也相信不明真相的哈桑会更加幸运一点。被告知是一种权利,不被告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一直追着父亲跑,哈桑一直追着阿米尔跑,这种执着,只有长大以后,我们才会懂得更加彻底,正如那年斗风筝现场,阿米尔在挥舞着线,父亲在台上看着他们,哈桑追着风筝跑,可是这种美好,在一场欺侮中,一个怯懦,一个挣扎,于是,那条风筝线,断了,隔着时间的长度,一头扯着阿米尔,一头扯着哈桑。
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爱情、亲情、友情。每个人对这些的理解都是在于个人的人生阅历。我们不排斥自私,也不排斥伟大,这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人最本质的一面。只是,我们向外界展示的那个自己,牵着风筝的那头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你自己愿意暴露的,还是拼命隐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