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老师分享她的《不委屈自己的感觉如此美妙》,文中的场景如此熟悉,“你会经常委屈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藏在心里吗?”开头的发问,就已经直击人心。越是优秀的人,越会委屈自己求同存异。
“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你会为了迎合对方、满足对方的期待而压抑自己,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拐弯抹角地表达吗?”
“比如,自己觉得累的时候,明明是想要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注啊,但却不直接说出口,而是通过摆臭脸、抱怨、喋喋不休等方式呈现。”
“若是家人聪慧,能够及时察觉出你的情绪和真实需求,可能三两句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也就好了”。
“可如果家人理解成你在故意找茬、发神经,估计一场争执就在所难免了”。
以上是作者对委屈自己最常见的生活场景概括,也是家庭成员矛盾的激发点。因为,人人都有学习、工作的压力,而家,是休憩的港湾。偏偏我们都会把最好的笑脸、最好的言语、最好的脾气给别人,把最坏的脾气带给家人,那么,“畅快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让自己不委屈地活着,真的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难题!”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让自己及时解压呢?
“每当我带着觉知,礼貌恰当、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时,我就感觉离真实的自己又进了一步。”“这种不委屈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的感觉,”契合了我今年以来的沟通方式“先守口、静观其变、再平静的阐述自己真实的想法”
如果不能口吐芬芳,没有一开口能让世界更美好,就先止语。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磁场,非暴力沟通的语言,产生的负能量只会增加周边氛围的紧张、压抑感,只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复制传导出去,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让大家跟着不开心而已。
上周在淘宝网买了4个小水杯,收到的只有1个。查看店家的物流信息,显示分2个包裹发送,耐心的等待数天,跟店家联系,店家发了发货单和重量,坚持申明4个水杯是一起发的,物流的信息是录入失误,这么牵强的回复还要我发外包装的相片。因为*情的原因,我们现在都在屋外拆包裹的外包装,外包装早就扔了。面对这种问题,以前的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是算了吧,才几十元的东西,自认倒霉;一是和店家怼,搞得乌烟瘴气,大家都不好受...
现在,我是带着好奇心,问题就是课题,能解决是上策,至少让店家知道,我不是来讹店家的;不能解决,至少我是努力过,权当是布施,也无悔。我用换位思考智慧解决,在纸上列出几个沟通解决的方法,优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已经过了2周的时间,我试着拨打快递员的电话,快递员热情礼貌的回复,帮我查询到货的相片,再发给我,有了这张相片,店家同意补发水杯。虽然沟通解决的时间有点长,沟通的环节也恼人,但我不能委屈自己,钱是小事,不能让店家觉得我是在讹他,更主要的是,我把它当课题来研究、来突破,我心平气和的真实表达、智慧解决,不但争取到我应有的权利,还是一种突破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完全不值一提、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来说,这件事如此与众不同。它让我知道,我真的不必总是委屈自己(不管出于讨好还是怕麻烦),我可以重视自己的感受,我可以看见自己的需求,我可以提出恰当的请求。”
问题就是课题,至少我努力表达和争取过了,就不会遗憾。
有时候,认为只是小事一桩,表面上“不计较”的委屈接受了,但实际上心底里还是累积下了小小的委屈和不舒服。
“有多少情绪的崩溃,就是从小小委屈的累积开始的呀!”
“对自己好一点,就从“不累积委屈”开始吧”。先守口、静观其变、再平静的阐述自己真实的想法,“愿你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活出畅快通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