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实的儿子刘晓义在城里上班,长年累月只有一条狗陪伴着他。他渴盼晓义一家三口回家,却在要吃团圆饭时发脾气了。
祖辈给刘忠实留下了一片茶园,他总是带着那条忠实的狗在茶园里忙碌着。尽管他的身子骨已不利索,尽管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的晓义要接他到城里居住,可他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刘忠实总渴盼儿子能回来。眼看五一节快到了,他打电话问晓义是否回来。当时,身为酒店经理的儿子正在应酬,他模棱两可的话让刘忠实认为他明天回家。
第二天,刘忠实去剃了个头,还让李婶帮他订那件舍不得穿衣服的扣子,而后开始着手做菜。丰富的菜式摆满桌子后,他在翘首等待晓义回来。
已是午后了,还不见晓义回来。刘忠实就给儿子打电话,可一直打不通。直到夜幕降临仍不见晓义,他才给儿媳打电话,让晓义回电话。
其实,晓义一整天都在开会。每每放假,酒店的生意就非常好,他作为业务经理将更加繁忙,如今领导还发话说做得好还能升职。
忙得精疲力尽回到家,妻子让他给父亲打电话,他不敢耽搁马上拨通家里的电话。父亲问他为何不回来,他回答说一整天都在开会,父亲生气地挂了电话。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很久没回家了。如此他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决定带着儿子回家。他在房地产做销售员的妻子也表示忙完手头工作也赶回去。
当晓义开车回到家时,父亲已去茶园干活了。他和儿子坐在门口等,父亲干活回来看见儿子及孙子,欣喜万分,把他们迎进屋。
过了一会,晓义的好哥们张响来约他去喝酒,但他想陪父亲说改天再约。父亲把昨天做的剩菜热好准备吃饭时,村主任找上门来,说有投资的事要咨询还设了饭局,父亲便让晓义跟去了。
晚上,喝得醉醺醺的晓义回来了,他倒头就睡。儿子东东在一旁玩游戏,是晓义媳妇打电话来东东才关灯睡觉。
山村里蚊子多,东东被蚊子咬得起了很多红疙瘩,直喊痒,还说要回城里。刘忠实很难过,他家也没有药膏,只能用茶叶泡水帮他洗脸止痒。
当刘忠实把早餐做好后,晓义说昨晚喝多了没胃口,孙子这说要喝牛奶吃面包,他根本没办法满足,只得自己一人吃早餐。
好不容易三个人坐在一起了,晓义在玩手机,东东在玩游戏,刘忠实则在织箩筐。难得聚在一起,刘忠实想开腔和晓义说话,可他的手机响了。
还没挂电话,李婶听闻晓义回来,给他送来他最爱吃的酸菜,晓义又得和她唠嗑。刘忠实特意让李婶来做菜想一家好好聚聚,晓义去商店偶遇小学同学,盛情难却两人又喝上了。
幸好东东爱吃那一桌子菜,让刘忠实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而且他很快与东东熟悉起来。从东东的口中他得知晓义的工作就是喝酒应酬,儿媳妇的工作则是打电话。他还从东东口中听来他不懂的词语,还房贷。
晓义回来好几天了,爷俩还没有好好说过话,他又得和张响喝酒。在半醉半醒中,晓义问大学毕业的张响是否后悔选择在农村生活,张响说没有后悔,还让晓义接他爸到城里一起生活。晓义说他的选择是城里,他爸的选择是农村,谁都无法说法谁。
好不容晓义清闲点了,他和父亲儿子一起去茶园,再一次劝父亲别守着不值钱的茶园,跟他一起去城里生活。父亲问他什么是还房贷,他简单地说就是欠债还钱。
这让父亲非常着急,连连问他欠了多少钱,一副要替他还债的样子。晓义觉得无法和父亲沟通,马上带东东回去。
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自产的茶叶让晓义带回城里喝或送人。其余他要拿到集市上卖。东东对集市非常好奇要跟爷爷一起去,让晓义决定要开车送他们去。
还没出发,村主任又来找晓义。晓义食言了,让父亲和东东乘坐三轮车去集市。虽然东东开始很好奇,但坐在那里收摊又不耐烦。最后刘忠实买了猪腿给他吃,他吃得津津有味。刘忠实高兴地承诺,以后还买给他吃。
假期快要结束时,儿媳妇也回来了,给刘忠实买了很多礼品。他连连说,只要人回来就好,不必破费。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刘忠实弄好了一桌菜可以开饭了。可晓义在发电子邮件,儿媳妇在打电话,东东则在玩游戏。刘忠实催了好几次吃饭了,却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生气了,拿出所有的积蓄问能不能用钱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
当刘忠实喝了酒走进房间后,谁也没有心情开饭。第二天,儿媳妇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饭,彼此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假期结束了,刘忠实给晓义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这些土特产把晓义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目送着晓义把车开走,就像屹立在路口的一座山。
这是电影《那座山》的故事情节,不同的志向不同的选择让父子两无法生活在一起。年轻人的梦想是在城里立足,父辈则心甘情愿地守着大山,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快节奏的城里生活与慢节拍的农村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在城里站稳脚跟,年轻人忙得往往会忘记还在农村生活走向年迈的父母需要关心。
其实,在农村生活的空巢老人并不高,他们无需儿女给予多少物质,更不会阻止儿女去追梦,他们只希望做晚辈的能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