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完,摘录一些我认为有道理的观点。
1.分化的原因。
数字化的发展带动就业分化,对于高技能人才,将数字化作为有效的工具,加速了其财富的增长;对于从事重复性、流程性工作的人,数字化对其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将其取代,或将其像数字一样管理、支配(如困在美团里的外卖员)。
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深入,让排名靠前10%的家庭总资产与剩余部分群体的家庭总资产的差距越来越大。有钱人能够多元化资产配置,且金融投资有门槛,在低利率政策下,借助金融杠杆,有钱人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财富,而普通人只有房产和工资收,难以跟上有钱人的财富增长速度。
2.关于家庭资产的组成。对于全球各国的人来说,普通人最重要的资产是房地产。美国中下层家庭房地产占家庭财富的60%(次贷危机后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美国前1%,10%资产份额急剧上升,贫富差距扩大,出现K型分化),中国是70%。
由于房地产的超大比重,中国家庭的资产取决于所处的区域,教育改变户口属性,城市和房产的选择,最终实现了家庭资产的分化。个人所处的区域对生产效率、收入和福祉以及抗风险能力息息相关。
有金融认知对财富增长有积极作用,当然受教育水平与投资收益关系并不大。
3.关于分化的发展和抑制。近三十年,贫富差距一直在增大,疫情只是放大作用。库茨涅兹曲线失效,技术的进步并不会带来公平,而是有偏向性的赋能,使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抑制分化方面,日本及欧洲的处理方式是高额税收,美国的处理方式是房地产,中国的处理方式是房地产+公共财富。公共财富指的是政府拥有的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交通等事业单位以及财政存款等金融资产。这一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公共财富占比为负数,即政府没有钱,国家财富全部由私人财富组成。中国财富分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差异上(城市房产+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同一城市的普通居民财富风化并不明显。
中国抑制分化的思路:1.发展,让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2023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论断,决定了接下来十几年的主线还是发展。2.财富分享,让农民工以较低成本获取进城的门票(二次房改?),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共享公共财富的增值。
4.关于数字化
数字化是更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高技能、高创意、高收入的群体被赋能,被冲击的人群覆盖面更广,赢家通吃的趋势会更大。
数字化在劳动力市场体现为:学历悖论,一方面学历溢价,另一方面学历加速贬值;创意溢价:创意型工作内部收入根据能力二八分化更为明显;组织平台化:主体为核心岗位高附加值工作,重复性岗位外包。
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增长阶段,且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故分化相对缓和。
新技术发展需要经历从被追捧的概念到泡沫破碎再到常识落地应用的过程。
数字化将生产环节切割成更细的粒度,也随之诞生了新的岗位,需要我们更新职业技能包,不被教育体系的“专业”束缚,解放思想,挖掘潜力,激活自身禀赋,以稀有独特对抗规模化。
5.关于基金投资
零利率、负利率带来资产价格的高波动。
基金收益中等,风险相对低,股票更加极化。
美国主动基金收益率跑不过指数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市场上,投资者以机构为主,中国基金能够跑赢市场,因为市场中主要对手是散户。
基金规模大(上百亿那种),收益会降低,船大难掉头。
不要追冠军、爆款、得奖产品。基金的热销并不具有赚钱效应,冠军有诅咒、后续业绩并不稳定。
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甚至中速发展以后,个体企业能力会分化得更加明显,行业赛道的投资策略将会逐渐转向企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