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儿子第一天考试顺利。
当然“顺利”指的是他顺利进考场,然后又顺利出考场,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的,至于他写在试卷上多少,对多少,错多少,这和“顺利”无法联系。
昨天他考了语文和数学,对于语文大多的孩子反应都是平和与喜悦,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语文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很难去界定和评价,但凡能写上去就觉得自己能得分;但是数学就不同,会与不会你会看得很清晰,如一座山,爬上去的人也不一定赢,因为也有可能爬错了方向。
第一天高考,考得就是冰火两重天,考得就是谁能更好地承受住这样的起伏跌宕。
至于儿子考得如何,我们并没有问。这一次老李倒是边界感很强,直接告诉我不要询问如何,咱做好接送和服务工作就行,至于成绩,就那样。
昨天在考场门口等儿子出来,旁边的一位男士感叹万分,他说从这里走出去的可是咱国家的栋梁之才,最起码有一半的考生都是成功的……听完他的话,我在想我的儿子在一半之前还是一半之后,我们家的栋梁是不是他口中的“栋梁”。
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有一首诗,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Two roads diverged in the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一片森林里出现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因为这样的选择会使我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只不过在选择的过程中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个选择都是对的,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儿子选择播音主持的时候,我们很惊讶,我们甚至怀疑他哪里来的勇气和自信,在我们看来这些没有天赋的选项就是排除法的放弃,可是儿子却一意孤行地喜欢。
我听到他在房间里朗读,以为他在背英语作文或者是理综的公式定义,悄悄走到门口,他竟然在给我们家的点心朗诵文章,并鼓励它奋起。一只猫能听懂什么,但是儿子却很认真地做这件事,或许他认为猫就是自己,自己就像猫?
养育孩子,最初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孩子长大十几岁之后,我们便发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后来,孩子真正成熟之后,我们便穿越迷雾,才能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养孩子不能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强,那是因为人家的父母强,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笨的父母来说,我们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奢求,只要孩子愿意去成长,积极去热爱人生就够了。
人,还是要像树一样生长,即便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是一粒树的种子,即便被踩在泥土里,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只要不放弃,一切都有可能性。
昨天老五监考结束后已经累瘫,但是她还是打来电话询问栋梁的状态,她倒挺乐观,考不好大不了重头再来,然后我们又讨论了如何复读,去哪复读的事情,想想真是有意思。
晚上我十点就睡了,早上被大街上锻炼的人用歌声喊醒,虽然没有上班只是接送孩子,做饭,但是却倍感疲惫。
人在无事可做的状态下是最累的,倒是忙碌可以填补人的需求,尤其是价值感方面的确认。
我的大外甥昨天七点半就到我这了,他坚持送弟弟高考,我突然觉得我的外甥真的长大了。
外甥说去年他高考的时候是他一个人走进考场的,他觉得没有人管他,送他,但无意中在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还有爷爷,他心中顿时感叹万千,鼻子一酸。
不过话锋一转,他又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他妈妈,如果他妈妈能陪他考试,他肯定能多考几十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成长中我们的角色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态度,我们的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成长的方向,我们做父母的要成为孩子心中的中流砥柱。
回家路上一对母子的对话很有意思。
儿子咱争取这次上一本。
妈,我平时连二本都不到。
咱超常发挥一下。
能正常发挥就不错了,想啥呢!
我们做父母的心中永远装着美好,即便这些美好像泡沫,但我们依然心存幻想,万一成功了?万一实现了?
生活中没有“万一”,倒是有“一万”个困难与烦恼。
淡然点,清醒点,轻松点。
成也好,败也罢,人生的路很长,晚到总比不到强。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计较的不是你是否排在第一排,跑在第一名,它真正计较的是你能走多远,走多久,是否能够坚持走下去。
让一切按照规律发生,坦然接受一切,也允许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甚至包括失败。
就是这样!
祝福儿子,祝福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