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天《奶蜜盐2》读写挑战D37:放手,只为让孩子主导自己的生命成长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经常有家在学校附近的家长想要让孩子住宿,或者从在外地转学过来想住宿的,我都会跟家长们说这么一句话——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有条件不住校的,我建议就不要住校了。

首先是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给孩子提供能量。但大多数学校的食堂的原材料是固定供应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原材料来源也比较单一,肉类以冻品为主,蔬菜以不容易腐烂的为主,比如土豆、南瓜、包菜、大白菜等,很少有新鲜菜品,这样的菜品是很难保证营养均衡。

其次是住校生之间更容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欺凌大都发生在一些阴暗的、隐秘的、人少的地方,比如楼道的角落、厕所、宿舍、运动场角落……不住校的孩子,在学校的活动范围会比较单纯,无非就是教室、教学楼的厕所、运动场、上下学路上,而这些地方比较敞亮,人也比较多,也基本在老师的视野之内,发生欺凌行为是非常少的。

住校的孩子不一样,再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保证孩子24小时都在老师的视野之内,晚上和一大早的寝室、运动场、厕所、楼道的角落……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容易发生欺凌行为的。而且住校生大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零花钱,他们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利益联系,更容易发生利益纠纷,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很容易升级为欺凌。

但是,很多时候家庭又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甚至孩子宁愿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去住校,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真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家里离学校也就十分钟的路程,但是在她读六年级的时候,她执意要住校。为什么呢?后来通过了解知道,一方面为了逃避妈妈的絮絮叨叨,这与张老师说的“往往在这种家庭里面,尤其是以母亲为主导哦家庭里面,母亲体会不到自己的琐碎、唠叨,甚至苛刻的要求,已经在孩子逐渐成长的心灵中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个时候,孩子执意要求到学校去住,也可能是为了摆脱这种心灵上的麻烦。”而另一方面,因为这个学生还有一个弟弟,在我们这里的传统家庭里,姐姐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大的麻烦还在于很多本不应该姐姐承担的责任也归于姐姐的责任,你还不能有怨言,有怨言了就是不懂事,甚至孩子之间的冲突也都归咎于姐姐,总之,在这样的家庭里,姐姐承担了一切,这样的家庭姐姐会愿意呆在家里吗?

张老师说:“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成长,父母的精神没有变化,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方式没有变化,对孩子的尊重非常不够……”

这样的家庭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反而可能成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这个时候,住校或者是孩子更好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