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群友写了一篇文章《从终点出发,寻找亲子教育的起点》,他说“我一直都有一条很简单的思路:从终点出发,去倒推应该怎么从起点处养育、教育孩子。比如,‘我希望我儿子今后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去满足实现这个答案所需的条件。”我是十分赞同的,还在一次家庭教育分享活动中,借鉴这篇文章的理论,结合我自己的理解进行分享。
虽然说把孩子的成长看成“起跑线”、“马拉松”等竞技比赛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孩子的人生路都不同。哪怕就算是要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一种比赛,那也要重新审视什么是“起跑线”?
回到从终点出发的观点,那一定得跑完全程吧?那孩子凭什么能够跑完全程呢?必定是健康的身体。
所以,张文质老师说:“一个人如果连早餐都吃得不好,应付了事,你叫他怎么有能量去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己呢?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早餐开始,就喜欢生活,喜欢父母,喜欢父母做的每一餐饭,每一天都高高兴兴上学去,欢天喜地回家来,再心怀感激地享用父母给他准备的丰盛的午餐和晚餐。”
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受张老师的生命教育理念影响,我也反复强调要让孩子吃好,吃营养,我呼吁家长,努力让孩子做新三好学生——吃好、睡好、运动好。呼吁好好为孩子做饭,好好陪孩子吃饭,重拾饭桌文化——利用吃饭聊天的时间陪孩子说话,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了解与同学相处的情况……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还组织家长给孩子买鸡蛋,我负责煮。
现在很多的乡村学校是半寄宿制,中学几乎是全寄宿制的,如果学校不足够重视孩子的营养问题,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一些乡村学校的孩子普遍比其他学校矮那么一截,如果深究下去,一定可以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找到原因——吃得不营养或者营养不够或者营养丰富均衡……这样的学校是“毁人不倦”的。当然,这也有家长不够重视的原因,这也是我经常呼吁家长,孩子在高中之前,能不住校就不要住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