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入睡,于美好、玄幻、惊险的梦中;
伴我入睡,予我以天马行空的想象;
伴我入睡,安然入睡。
睡前给孩子读一本书,成了当代父母的必修课之一。说起经典的儿童故事,你会想起哪些。安徒生童话、哈利波特,还是其他。
不管是哪一个,我想最吸引大人和孩子们注意力的,一定是那一个个令人喜爱的故事情节本身。
很多故事讲述了正义对邪恶的最终胜利,让人拍手称快,而且这也很符合我们主流的价值观。
但是,除了故事本身,还有其他吸引我们的地方吗?我想一定有,那就是:
《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这本书中所提到的环境(以下简称《野兽伴我入睡》)。
这本书由美国环境科学家利亚姆··赫尼根所写。他作为科学家和两个孩子的父亲,通过探寻故事发生地,为我们展示了自然课程是如何嵌入到睡前故事的。
他为我们揭示了当我们读那些故事时,不管我们心怀怎样的不安、忐忑、甚至是恐惧,我们还是想要置身于故事中,想要亲身探寻那些奥妙与惊险。
01 有点令人费解的书名
这本书的中译名是《野兽伴我入睡》,笔者认为是以野兽代指环境(包含动植物等)和故事。
但是这层意思是引申义了。所以在最初的时候,让笔者感到有点费解。
反倒是作者在开头,把自己的儿子比作小鸟,又说出了孩子们喜欢把自己比作各种小动物,比如鱼啊、老虎、猴子等等;再结合英文名《BEASTS AT BEDTIME》,直译为野兽在睡觉时间,就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我想作者想要传达的,还是孩子们(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叫就是“神兽”们)可以通过睡前故事有更多的获得,而这个获得,则是赫尼根写这本书的目的。
02环境才是经典故事的缘起
赫尼根没有用专业而深奥的语言来描述环境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现实意义究竟有多大;而是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田园、荒野、荒岛以及都市。
但这并不代表作者提倡完全的户外活动。在他看来,只有室内和户外两种环境相结合,才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大自然体验:
▶室内阅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反思;
▶户外探索,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又可以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各种植物和小动物,从而获得实际的体验感。
这本书正是基于此,对57部儿童文学作品做了深度剖析,让我们在室内也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
03 唯有故事暖人心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转向本书的重点,一起来看下不同风格的环境,究竟是怎样在故事中发挥了作用。
▶田园故事:童话园丁大师——安徒生,作品多以花园为背景展开。
著名的《莴苣姑娘》,莴苣姑娘扎根在塔楼,就像莴苣扎根于泥土中一般;她的头发则像卷须一样长,王子正是借由她的头发才爬到塔楼,两人最终克服所有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荒野故事:代表之一“魔戒”三部曲,源于爱尔兰的巴伦洞穴系统。
“鸽子洞”这条隧道的名字和周边景象激发了托尔金的创作灵感;洞穴入口岩鸽的叫声,则更像“咕噜”独特的吞咽声。但是托尔金极力否认他的创作与爱尔兰有关,这中间究竟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荒岛故事:神奇魔法的起源地,代表作之一哈利··波特系列。
这所培养了诸多的魔法师的学校——霍格沃茨,建立在岛屿之上。岛屿的整体氛围,与神秘或者称作超自然的力量,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紧密联系。
▶都市故事: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创伤”。
这个快乐的王子,倾尽一身所有,让燕子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燕子死去,王子心碎,他们两个最终被当做垃圾处理掉。城市生活的掠影在故事中显得十分黯淡,但是它是孩子们和城市自然历史更加和谐的纽带。
如果说所有的故事都在传达一个信息的话,那就是教会孩子们从中学会关爱,关爱生态,关爱他人,关爱一切值得我们关爱的。
写在最后: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我们恰巧读到了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有幸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那一定是件让人很开心的事。
赫尼根还提供了《成长必读书单+自然手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为孩子购买相关书籍。
毋庸置疑的是,看了《野兽伴我入睡》之后,当我们再给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会有着不一样的传达和不一样的情愫吧。
现在的环境仍然在接受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提出来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本书的主旨。
就让我们一起编织爱心,保护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