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假期有一篇热文,题目是《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我第一时间阅读了该文,但没想到它能引起轩然大波。
先是一群作者写文开怼,之后韩寒也亲自发微博,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就连人民日报昨天也推送文章,标题更是直接:打败你的不是同龄人,而是微信爆文。
先来看看这篇热文写啥了。
首先是一个新闻事件,近日美团收购了摩拜单车,摩拜的80后创始人用三年时间成就事业,通过这次收购,可能从中套现15亿。
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当发觉同龄人比自己优秀很多的时候,你做何感想?
有些人活了30年,跟活了1年似的,有些人活了1年,活的跟30年似的。
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因为房贷不敢辞职。
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
不管你是否愿意,中年都如约而至。
看着你的同龄人一个个成功,由此可见,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文章前半部分这么一写,难免让人觉得太极端,然后后半部分又开始往回圆场,不仅是那些很厉害的人,普通的同龄人也在抛弃你。
大学毕业后五年,你就会发现,同龄人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名词。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你和你曾经的同学,已经几乎不再有什么相同点,收入、地位、三观,甚至是上班的交通工具,却会有云泥之别。
说好了青春一路同行,别人却买了车。
最后,文章的立意放在了真正能够跑赢的年轻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
暂时落后不怕,真正的超越,是在纵向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愿你看清这个时代,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然后活出余生的新高度。
2
这篇文章一出,马上就有人写一篇回怼文,题目挺逗:《溥仪三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讽刺现在许多热文盲目兜售焦虑。
之后各种段子就出现了:
骆宾王7岁写《咏鹅》、莫扎特8岁作曲,王俊凯17岁身价过亿、葫芦娃生下来就会打怪、哈利波特1岁就反弹死了伏地魔。
由此可见,天啦噜!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让人意外的是,热文第二天,韩寒发了微博开怼,直接将该话题推上了热门。
他坦言,自己对这种标题都是极讨厌的,它已经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
韩寒拿出了原文中的事例一个个进行了反驳:
没赚到大钱就是被同龄人抛弃了吗?肚子上有赘肉怎么了?因为房贷不敢辞职就不是正确的吗?三四线城市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有什么不好?有人就是不喜欢动荡起伏有问题吗?
韩寒说,这样的文章,估计又是鼓励一批人头脑一热就想着如何暴富。
他指出,创业不等于暴富,创业大多是挫折和失败,尤其是没有做好前提准备的情况下,基本都是九死一生。
如果你义无反顾,就去大干一场,如果是心潮澎湃想要抛弃同龄人,以这样的定力心智,估计也只能春夏秋冬,造福房东。
估计也是觉得微博写的太过绝对,韩寒在评论里又加了一句话:
以上文字看着可能舒服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借口。千万别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里。
这样,整个观点就更加圆满了。
韩寒果然是比原文作者聪明许多,知道自己的逻辑哪里还有缺漏,马上就补了回来。
在我看来,被同龄人抛弃的原文实际并不新颖,套路也很明显,无非是举几个成功案例,再加上一些同理心的细节,最终表达一个年轻人还要是博一回。
但许是最开始摩拜的例子太极端,套现15亿的算法也很外行,文风又很刁钻,这样大家才不干了。
看到知名大V都亲自回怼,作者也坐不住了,写了篇文章《致大V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回敬韩寒的核心观点。
文章里说,不曾大富大贵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谈论淡泊名利,你可以闲一阵子,但不可能舒服一辈子。
听起来也有道理。
那为什么不管是热文还是回怼,大家争论不休,各不相让呢?
问题出在哪里?
3
我觉得现在的文章,尤其是公号文章,都有一个毛病,甚至连我都时不时犯这个毛病。
就是:太!想!要说服别人了。
当然,文章立意很重要,所有的论据必须充足,观点才能更加站住脚。
但很多文章里的观点,往往是非常霸道的。
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这样想,你必须按照文章里的方式活着,不然,你就是错的,你就是焦虑,你就是被抛弃。
很多文章言之凿凿,把读者当作了“对方辩友”。
非要争出一个高低胜负不可。
我觉得,这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也会误导许多读者。
文字首先是表达自我,表达分为许多种,就像和人交谈一样,主要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但不是仅以说服和教育对方为唯一目的。
读者,归根结底是聆听者,是作者一个战线上的联盟,但不是对立面,就像平时交谈,你动辄说得激昂愤慨,无非只是气急败坏,是一种求胜心理。
但有这个问题,也不仅是作者的问题。
现在文章太多了,稍微走温和路线的文字,根本没办法脱颖而出,也不够酣畅淋漓,激发不起大家的G点,自然转发阅读都不会太高。
而大家也看得多了,普通点的道理不用赘述,自然一眼带过,只有作者剑走偏锋,哪怕三观不正,才能引起关注。
作者不仅要强制说服读者,还要和其他作者论个高低,争个输赢。
但文章是一回事,道理是一回事,怎么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没必要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我们所说的许多道理,乍看之下,就是相互矛盾的。
比如,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又有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你说谁对?
比如,有话说:人的命运天注定。但又有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说谁对?
无非只是说话的环境不同,讨论的维度不同,各自角度不同罢了。
但如果写文过度用力,太强调自我观点的唯一性正确性,就会引起诟病。
一个写作者,是文字产出者,也是生活参与者,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武断自己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观点,就盲目指责其他作者的论述毫无根据。
坦白说,这次的刷屏文章和几个反驳,都有这样武断和想要一味压倒对方的现象。
还有一件事,这个热点一出,众家公号来蹭,本司空见惯。
但其中有这么一篇,题目叫《对不起,你已经没有下一代了》,先是回顾热文,然后话锋一转就变成了写爱情,说不仅被同龄人抛弃,又是单身狗没爱情,就更别提下一代,还是赶紧结婚生娃,养儿防老。
热点蹭得这么赤裸裸,都把我看笑了……
4
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
在我看来,年轻人是否应该焦虑,是否应该散播和传播恐慌,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你怎么想的,就去怎么做。
不要因为一篇文章,就动摇了自己的三观,尤其是已经形成的价值观。
说得简单点,你活得好,坚守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哪怕别人说你错了,你也应该慎重反省,而不是盲目摇摆,耳根子太软不是好事。
今天看一篇文章说被同龄人抛弃,感叹好对啊,真是活得不如人。明天看一篇反驳文章,又觉得也好对啊,人还是要顾及眼下。
如此摇摆,先别说你是否解决了自己的困境,恐怕会产生新的焦虑。
你觉得谁说的都对,你觉得都有道理,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好困惑哦。
但你细想一下,这些文章所说的无非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并不是单纯的对错是非,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能因为只露出一面,就否定说它不是硬币。
文字这件事,归根结底,就是谁说谁有理。
你要做的,不是仅仅表达赞同,而是去其糟糠留其精华,最后被自己所用。
先要知道一篇文章的观点,再去看它的角度和立意,之后再提炼出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认知自我,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而身为作者,不要强制性灌输唯一价值取向,也不是高高在上非要所有人必须赞同,要学会降低姿态去分享观点。
社会大环境浮躁,人心又太过复杂,写作和阅读的成本越来越低,一时的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拥而上的赞美和诋毁,都不值得你去凑热闹。
而是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篇文章,哪怕它看起来温吞平常,也自有它可以被你所用的地方。
那,你的同龄人,到底要不要比。
我的意思是:你看着办吧。
什么时候该比?被你的同路人超越的时候,想想自己差在哪里。
什么时候不该比?那些和你不在同一环境同一维度下又比你强的人,不用去比,要去学习。
说实话,我写篇文章,告诉你我的观点,我的任务就到此为止了。
我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老师,我没办法参与你的生活,也不能对你指手画脚,我说了我该说的,我说了我认为对的,要怎么去做,全在你自己啊。
你想比,就去比,反正别人也管不了。
你不比,就别比,余生自己瞎几把过。
说得直接点,过好过坏,和别人无关。你过得好,我也拿不到什么奖赏,你过得不好,也不关我的事,对不对?
连你的父母都管不了,我们一个小小的作者,又怎么能指着你的鼻子说你错了呢?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事。
5
最后,我还是提一个建议吧:
私以为自媒体最大的益处是去中心化,尽量避免一家独大。但问题也在于这种去中心化,鱼目混杂,参差不齐。
但是,我们鉴别和认知成本又高,人就很容易盲从。
我们渴望被人认同,又不屑于被代表。
这就需要自我笃定的力量,很麻烦,但很有必要。
韩寒写过: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看尽万家言,却要自成一派。
认真生活,都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