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黄元御
说到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是个让人头痛的慢性疾病,它不会一下要人性命,却会慢慢折磨人——先三多一少,然后手脚感觉麻木,慢慢地眼睛有点看不清东西,再后来不定时地会心慌胸闷。这时候患者开始重视了,可是已经糖尿病中后期了啊。
要说身体上的症状还不算太折磨人,最折磨人的是来自精神和行为控制上的!尤其是听到那些让人抓狂的“建议”:每次吃饭吃半饱,多进行活动。如果这俩建议是偶尔执行还可以做到,但是长期都要做,实在让人觉得被约束了,甚至于被限制了自由!(至少吃喝自由被限制了,另外还有被迫的活动······)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美食爱好者,想到不能随意吃喝了,真的痛苦。不过呢,这些限制吃喝自由的医生还是出于好心的,那些鼓吹随便吃喝无限制的就另当别论了。
关于糖尿病,患者了解最清楚了,从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到吃什么药,甚至比医生知道的还多。大家都知道的这些,这里也不会再谈,我们来谈谈那些大家忽略的事情!
如果一上来大谈特谈中医辨证,就算说的天花乱坠,看官们也是将信将疑。所以呢,我们先用西医学来解释。(西医有个特点,只要是已公布的研究成果,全球都可以查到,公信度最高,想弄虚作假是不可能的。)以下是西医解释: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0年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定义为空腹血糖(FPG)6.1~7.0 mol/L,餐后血糖受损IGT定义为餐后2小时血糖 7.8~11.1 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5.7%~6.4%者也属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在3~5年间,25%会发展为临床糖尿病,50%维持餐后血糖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IFG或IGT),25%可能恢复正常。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发展为糖尿病的比例可能更大。
糖尿病进展过程已知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基础,二者共同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1相分泌异常引发空腹血糖受损(IFG),外周组织抵抗及胰岛素1、2相分泌异常的发生则导致餐后血糖受损(IGT)。正常情况下,进餐后的胰岛素1相分泌会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和肝糖输出。而当胰岛素1相分泌缺失时,进餐后胰岛素对肝糖生成的抑制作用减弱,肝糖输出增加。餐后血糖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亦与1相分泌缺失相关。而肝糖输出增加、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最终均导致餐后高血糖。血糖的增高会反作用于β细胞,并加重胰岛素抵抗,引发糖毒性、脂毒性,进一步损害β细胞,再次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发生,这就是典型应激反应。
至于肝脏,它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具有双向调控功能,它通过肝糖原的合成,糖的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或其他糖类,以及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肝脏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一系列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肝是实行血糖调节的重要器官,肝具有许多糖代谢的特异酶,许多糖代谢过程如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异生作用都是在肝细胞内完成的。当机体需要时,通过神经、激素的作用,使肝细胞内各种糖代谢酶活性发生改变,以达到维持血糖恒定的目的,所以肝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所以肝功能受损时,影响糖代谢而易出现血糖的波动。
看完西医,我们再看看中医作何解释: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这个解释好像和我们谈到的,糖尿病是因为肝脏出现了问题有出入!没关系,那是中医课本里的解释,仅供参考!
回到正题,开篇“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是说消渴病,主要是因为足厥阴经出问题而导致的。消渴,是中医的概念,也就是现在我们谈到的2型糖尿病。足厥阴经就是中医十二经脉里的肝经,也即肝脏。这句话用现代话说就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呢?
《内经》说,肝主疏泄,厥阴经与少阳经互为表里关系。肝脏的疏泄功能,依赖于脾阳的温升。如果脾脏被水湿所伤害,就不能行使温升的作用,反而出现脾阳下陷,进而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肝气越是郁滞就会越想要冲破郁滞而进行疏泄,如若强行疏泄就会损伤到和它相表里的少阳经,导致少阳经逆行。少阳经属相火,如果足少阳向上逆行,它的热气会蒸腾上焦(即心肺),出现口渴症状,进而形成消渴;如果手少阳经向下逆行,它的热气会耗损下焦(即肾、大肠、小肠、膀胱),出现小便不利。
肝木生于肾水而孕育心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的热性,来自木的温性所化,木的温性,来自水的阳根所发。水主蛰藏,木主疏泄,木虚就不能顺利的从水的阳根转化为木的温性,所以疏泄不通,从而发病淋涩(小便不利),木旺则盗泄水的阳根,使水失去蛰藏功能,而产生小便增多的病证。
《素问·气厥论》说,心移热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溲,指小便。淋,指小便不利。)这是上下都寒,上寒则少喝水,下寒则多小便。小便量是喝水量的二倍,是津液和尿同时从小便排出,所以必死。《金匮》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这是下寒上热,下寒则多小便,上热则多饮水。喝水量与小便量基本相同,排出的是尿多而津液少,但还可以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是消渴、淋病兼而有之的病人。
下面讲讲治法
,
对于消渴还不太严重的,服用金贵肾气丸。《金匮》说,小便一斗者主之,小便不利者亦主之,以其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肝主疏泄,木越郁滞而越想要疏泄,疏泄却不通,就会小便不利,疏泄太过就会导致水性失藏,出现小便不止。肾气丸能治疗小便的太多,也能治疗小便的不通,因为它可以除去脾脏的湿气,同时疏肝理气。
上消下淋用猪苓汤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滑石三钱,研
阿胶三钱
煎大半杯,入阿胶,消化,温服。
上渴而下淋主要是因为脾土湿木气郁滞,而产生了风燥。猪、茯、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解渴通淋。
若木郁不能疏泄,可以加桂枝,以条达木气。若消淋一起出现还发热脉象浮,是因为土湿木郁而感受风邪,可以用五苓散发汗解表。
饮一溲二用桂附苓乌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龙骨三钱,煅,研 牡蛎三钱,煅,研 首乌三钱,蒸
煎大半杯,温服。
《素问》说,饮一溲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适宜选用苓、泽,泻湿燥土,姜、附,暖水温中,桂枝、首乌,达木荣肝,龙骨、牡蛎,敛精摄溺。刚刚起病,还可以救药,病程时间长了就没有方子可以治了。
消渴病从西医和中医都明确指出与肝脏有关,如果厌倦了限制吃喝,被迫锻炼的生活,不妨从养肝护肝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