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什么?是冰激凌、游乐园、西游记、游戏机、或者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畅游天下的时候,暑假作业的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我们依旧不可回避的就是:暑假作业是道硬菜。每个家长和孩子都不想看到:“一个人,一支笔,一个晚上,一个奇迹”的应付模式。那如何落实暑假作业呢?
第一:梳理作业清单
一般情况下,年级会有个“基础作业”清单,然后每个班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加减法”,也可能采取更为细致的“分层作业”,这样下来,同个班级的学生的作业可能都不完全一样,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一起梳理作业清单。
上图就是我根据孩子学校发的作业清单做成的思维导图。这样看起来更为清晰明了,也帮助孩子建立有序思维方式,引导她认识问题要:细致全面,表达要简明扼要。这个导图要尽早做,免得孩子遗忘了老师的口头补充内容。
第二:网格化任务落实情况
清单有了,什么时候做这些作业呢?有些家长采取了“学校课表模式”,就是模仿学校的作息,每天安排“几节课”的模式,制定时间表,在家遵照执行。我不太建议这样做。家庭学习区别于校内学习的主要特征是:时间上更为灵活。除了每日打卡之类的作业受时间约束外,其他作业完成的顺序交给孩子自己管理。但我要做一个任务落实情况表格:
这个表格把思维导图上的任务再次分类陈述,让孩子自己登记完成情况。允许孩子“避重就轻”的选择完成的顺序,可以锻炼孩子的“统筹能力”。此刻,我们会发现,作业布置较多的学科,确实更容易被排在最后完成。这样“头轻脚重”的情况会让孩子前期体验完成小学科的快乐过于“极速”,后面更不想完成大学科的重头戏。所以,这个表格要尽可能把作业细化,让每一条的作业任务完成所需时间差不多(每日打卡除外)。这样可以:淡化学科大小,强调任务多少。
第三:规划写作业时间
平时上学的时候,周末往往是家长督查孩子作业的时间,因为平时周末作业也是一周中作业较多的一次。暑假期间,家长周一到周五上班,如果周末还要督查作业,那就折损暑假的快乐了。所以我建议可以规划周一到周五做作业时间,每天晚上亲子间做简短交流,适当调整策略。周末就是快乐家庭日,不谈学科学习,就是“浪里个浪”呗。在家躺平也没关系,修养身心更重要些。
第四:安排暑期的特色实践活动
这一条看起来和完成作业没关系,实际上却不然。这一条规划的好,就直接可以调动写作业的“积极性”,就好像年终绩效一样,成为我们疲倦时候的一剂强心剂。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参加游学团,或者是做义工,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层次更加丰富的社会文化,增加阅历。时间的充分性可以见上图,不安排一次,父母都不好意思吧?(其他好处,我就不写了,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
落实暑假作业,需要家长站在更高的角度,做好时间和任务的规划,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安排合理的文娱活动。暑假不失控,弯道不翻车。想弯道超车的,那就更需要家长和孩子好好谋划了。
今天就讲暑假作业落实的普适版,就看这个你落实的情况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