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一个学生的妈妈聊天,中间聊到一个词“试一试”,让我感受很深,这个词有多大的力量呢,可以说,“试一试”是开始一个新的领域所要迈出的第一步,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人都活在了自己的牢笼里,即便有时候门开着,也不见得会迈出那一步。
起因是孩子在楼上正在上写字课,妈妈闲着没事在楼下转转,刚好路过我们门口,我也算擅长聊天,看她在门口徘徊了一会,于是邀请妈妈进来坐坐,一开始妈妈并不愿意,于是在门口和她聊了一会,反正就是闲聊,也没有什么主题,而和一个家长聊天,最合适的话题莫过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了……
现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几个兴趣班,这很常见,舞蹈,画画,写字,英语,乐高,逻辑思维等等,最少3个是有的。从这个妈妈身上了解到,她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五年级每天作业很多,加上各种兴趣班,可以说从周一到周日没什么时间休息,很辛苦。小的一年级,虽然没有像大的那么辛苦,但是每天也不轻松。老公是语文老师,自己是银行职员,也算是一个标配版的家庭缩影。
伴随着K12教育改革,一大批学科类机构倒闭,非学科类成了一片红海,关于教育问题,我没有特别多要说的,但是这个妈妈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试一试”,试一试倒不是说每个兴趣班都要去跟孩子选择,市面上那么多兴趣班,即便是有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接送的过来,而是说,孩子还小,趁着他对这个世界还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不妨让他多接触接触。不要求他一定能学到什么东西,而是让他了解一下,世界是有多少种组成部分。
试一试这个逻辑的背后包含着一个非常完整的思维链路:听一听,看一看,然后试一试,最后再做决定。它代表了,我愿意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打开自己家的门,允许别人的思想进来,先听一听别人怎么说,然后看看别人是否说的有道理,如果有道理不妨试一试,试了以后再做决定。
听起来这个道理很简单对吧,没什么难得,其实恰恰相反。先来说一个轻松点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你在一家公司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做着相同的工作,这份工作没有多少技术难度,要求也没那么高,你可以每天准时上班下班,虽然不辛苦,但是也赚不了多少钱。有时候你内心里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想要突破一下自己,学个新的技能或者换个岗位,却总是无法迈出第一步。有时候公司里可能有那么一个让你心动的机会摆在眼前,你又会觉得自己太过平凡,用一句句:我不行,我不会,让别人来做吧,把它拱手相让。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例子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我们再说一个疼痛点的现象:你遇到了一个人,Ta喜欢你,你也感觉得到Ta喜欢你,最令人头痛的是你心里对Ta也是有感觉的,可是Ta并不是那么完美,可能Ta没那么有钱,又或者Ta的原生家庭存在一些问题。你知道你们在一起肯定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和障碍,情感上你不愿意自己的感情随便将就,理智上也不愿意和Ta一起共同面对未来,你就像一个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的鸟,锁住了现在,也锁住了未来……
是不是很难,我们在情感上可以一次次的做一个巨人,但是在理智上又一次次被现实打败,为什么,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高到我们可能连试一试的勇气也没有。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经常听到某人说,如果我现在年轻个多少岁,我一定怎样怎样,那我们就把时间往前推,推到那个几年前,当年的我们没有勇气去试一试的事情,凭什么你会认为自己回到过去就一定会做呢?
如果一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固守着:我感觉……,我觉得……,这样紧锁的大门,我们可能永远都只能隔着门和世界沟通了,之前我写过一句话“阳光是不会偏心的,它一直照亮着这个世界,是我们,是我们躲在了阳光的背面,又要怪世界太黑暗……”
如果你错过了曾经,相信我,大概率你也会错过未来,除非,你愿意打开自己的笼子。而笼子外面的世界一定有风,有雨,也有闪电,当然也有彩虹和落日。不过别着急,我们不急着飞出去,也别急着把门再关上,我们不妨借着透过门缝照进来的光,先听一听,看一看,然后,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