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别让“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精神

8月4日,巴黎奥运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国选手攀振东与瑞典黑马莫雷加德展开对决。最终攀振东以4-1取胜队友夺得金牌,实现个人奥运男单项目冠军,中国乒乓队伍也夺了男单冠军,续写了国乒男单的辉煌和荣耀。抱拳庆祝后,王皓高高抱起攀振东转了一圈,共同庆祝这一为国争光的激动时刻。

  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现场热烈的欢呼雀跃声中却夹杂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杂音”,一些外国观众对于莫雷加德获得银牌这一结果显然“不满足”,甚至出现给攀振东“喝倒彩”的现象。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网友捧一踩一,抓住运动员一颦一笑来进行“过度解读”,用看似支持的态度引发一场场针对冠亚军得主的“口水战”,实则只为满足自己个人“私欲”,全然将世界冠亚军的荣誉抛诸脑后。种种现象让世界观众都发出“国际赛事厚此薄彼”的疑问,着实抹黑了世界体育的国际形象。

  事实上,饭圈文化对体育圈的“侵蚀”早已令众多运动员们头痛不已,早在2016年刘国梁就不得不亲自发微博,用“儿子儿媳论”来调和张继科和马龙粉丝之间的冲突,许多运动员们都无奈地表示,只能“谨言慎行”不要留下引发舆论争吵的话柄。邓亚萍在访谈中也呼吁,都是中国队的,只讲喜欢谁,不要去攻击。

  饭圈文化的渗透导致原本纯粹的体育竞技“不得不”变得复杂起来,在粉丝眼中,运动员们不再仅仅是为国争光的勇士,更是要“为粉丝争光”的“偶像”,体育竞技也不再仅仅是技术、勇气、毅力的比拼,还是各家粉丝“应援实力”的较量,从简单的加油助威到复杂的组织策划,浓厚的娱乐化色彩冲击着体育竞技本身的“主角地位”。同时,从“饭圈”带来的许多博流量、找商机、吸引眼球的“畸形文化”,导致对体育竞技的讨论声中常常参杂夸大其词、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制造对立情绪的不当言论,不仅给运动员情绪带来了极大的波动,不利于运动员心理健康和比赛公平,过激的粉丝行为和忽视实力的表现对体坛环境和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躲藏在“饭圈文化”背后的网络暴力行为则更令人愤恨。诚然,对于运动员的喜爱与否是个人意愿,但因为不喜欢而进行恶意谩骂、诋毁甚至人身攻击的行为则绝不能姑息。在竞技赛场上,胜利与失败往往只在一瞬间,但背后的汗水与泪水、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为国出战的勇气和担当,是永恒且无比珍贵的,无论胜负、无论名次,每位赛场拼搏的运动员都值得被尊重和赞扬。网络的舆论场可以是讨论某项运动策略的交流台、可以是分析当前赛事赛点的直播间、可以是为运动员摇旗呐喊的加油站,但绝不能是以网络暴力攻击运动员的“利刃”。

  对于体育运动的讨论声逐渐变大是越来越多人热爱并参与体育运动的好事情,但若是混淆“体育文化”与“饭圈文化”的界限,让喜爱演变成偏见和网络暴力等极端行为,甚至让“粉丝身份”超越“国家认同感”,那带来的危害就会远远覆盖掉对体育竞技的正面支持效果。正如王皓高高抱起攀振东的场景,真的是一种荣耀,在别国的观众看来是一种骄傲,其实,体育竞技的纯粹正是运动员之间既是对手更是战友的心心相惜,是不断积累和沉淀后的一次次爆发与冲刺,是共同携手共创运动盛宴的热爱与坚持,这份纯粹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媒体人、观众等每一个关注体育、热爱体育的人共同来守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