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畸形“饭圈文化”说不,还体育领域风清气正
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中,运动员们敢打敢拼、为国争光,优异成绩和体育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赛场上运动员努力奋斗,无论是否拿到金牌奖牌,大家都全力加油鼓劲、理解包容,无数感人画面让人动容。毋庸置疑,这是场上场下的绝对主流。然而,在此期间,也有一些言行引发公愤。有人为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看台上做出不文明手势;某些粉丝在社交媒体挑动对立、互相拉踩,干扰比赛。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不仅给运动员造成伤害,严重消解体育精神,而且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误导,有的甚至触犯法律。
“饭圈”本是粉丝抱团支持明星的松散团体,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饭圈”变了味,应援打榜不计成本、骂战互撕不择手段、为了流量恶意营销没有下限。“饭圈”变味,“唯流量论”难辞其咎。2024年5月15日举行的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公开表示,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要把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安置的全过程,融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服务、监管的全过程,并在思想教育、宣传引导、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全系统聚焦发力的共治格局。“饭圈”乱象对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运动队为国争光能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体育不应该,也不允许成为畸形“饭圈文化”继续滋生的“引线”和“温床”。整治体育领域畸形“饭圈文化”,个人、网络平台、机关部门需同时发力。
从粉丝个人来讲,拒绝畸形的“饭圈文化”、理智追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沉迷于在微博上通过互撕谩骂、造谣拉踩争夺话语权并不是对体育明星的“爱”,而是“以爱之名”站在道德制高点,挑战一切也俯视一切,获得一种虚假权力的快感,关心以攀比、对立为主流的“饭圈文化”和竞技体育精神有着本质的冲突,我们要立足现实生活,杜绝无脑追星,用理性的赛前应援、理智的赛后支持呵护运动员健康成长、为国争光。
从网络平台治理来看,清理违规内容,处置违规账号,坚决追究违规行为责任。自4月23日起,多家互联网平台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这一行动体现了平台对治理体育领域畸形“饭圈文化”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通过清理违规内容、禁言账号、正向引导等方式,有效遏制赛事讨论中存在的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并持续加强各类违规行为的排查处置力度,严惩干扰体育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协同治理和正向引导,共创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从机关部门出发,坚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让违法行为付出代价。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和规范,完善饭圈文化治理规则,坚决斩断各种围绕应援行为形成的产业链,让“饭圈文化”背后的利益驱使者无利可图,让粉丝回归理性。司法机关、网络监管部门更要行动起来,加强对无边界触碰法律底线的行为说不,坚决打击“饭圈”违法犯罪行为。8月15日,公安部公布四起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三起涉及乒乓球,就是对“体育饭圈生态治理”最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