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别离,从小到大,无数离别的场景,出现在眼前,伤心时泪眼婆娑。人生有许多的离别,大致分成两种,生离和死别,离别的气氛并没有书中写的凄美,更多的都是伤心,当然孩子并不太理解这些。记得大学时每次出门都无比兴高彩烈,因为又可以回学校了,又可以和同学们开怀畅谈,可是每次母亲总是那几句话,注意安全,到了来电话。在我已经是个胖姑娘的时候,照样让我多吃,别饿着。
年少时,并不知道分离的滋味,记得高三的最后一节英语课,班主任郑老师在班上作最后的告别,他说:我对不起大家,没有把大家教好……。其他的话现在已经完全记不清了,记得当时郑老师在讲台上流泪了,当时觉得老师好假啊,居然还掉眼泪,现在想来人生的分别就在那一刻,互相陪伴了三年的人啊。此后,20年过去再也没有见过老师一面。也许这时候的郑老师鬓已染霜了吧。
第二次记忆比较深的离别是与自己的组员何拥军,他是我在保险公司增员的第一组员,在我离开保险公司来北京工作时,他说:“你还那么年轻,不要为了离别伤心”记得那天他穿了件蓝白色的条格衬衣,午后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笑着送我上车。挥手到我在公车上无法看见。也从来没有刻意想过与他的这次作别,某一天,有事打电话回公司找他,同事说他前不久中煤气死了。你不知道吗?怎么会知道呢,远离了原来的城市,没有手机的年代,以为他会一直在那里工作吧。有些人就这样:“一别就是一世。”
记忆比较深的是古龙先生的一场离别戏,阿七终于回来了,他仿佛看到酒馆门口随风飘动的自己酒幌子,温柔漂亮的妻子在门口朝着自己的方向看着,那一刻他好像听到了妻叫他的名字,他的双眼渐渐模糊,腿还在狂奔,而那一刻妻子也仿佛听见了他的呼唤,一个人奋力的跑向妻,突然变成了二个到在地上,妻冲过来时,发现阿七被人披成了二半。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用生命书写的一次相聚和离别,当时就知道古龙先生写这一段是为了描写傅红雪的刀快,确一直为阿七夫妻的最后一次离别伤心,对于他们相见就是别离的开始。
记忆中无数的人来了又走,离别的情愫并不浓,总是会想起梁实秋那句话:“你走时我不送你,你来时,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去接你。”大概作者也只喜欢喜相逢,而惧怕伤别离吧。不爱离别,无论何时,只希望离别写在字上,而不是写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