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颜真卿
少年郎,正是读书时,奈何却成杀人犯,令人唏嘘不已!
时间回到2012年4月13日
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第18期《12岁少年杀人事件》客观描述了湖南衡阳12岁的小龙残忍地用刀将姑姑和表弟、表妹杀害,他作案的动机是怕因上网遭到姑姑的责骂。缺少母爱关怀的小龙得到了姑姑替代式的爱护,只是这份“母爱”太过严厉。
他交代说,从学校回到姑姑家后,他开始上网,被放学回来的表妹看到了。9岁的表妹对他说,要去告诉妈妈,两人于是争吵起来。小龙威胁表妹,再说就要捅死她,但表妹没有退让,小龙就真的拿出一把水果刀捅在了表妹的肚子上。4岁的表弟吓得大叫,于是也被小龙捅死。杀死两个孩子后,小龙将他们的尸体叠放在餐桌底下,用椅子挡住,并用拖把把地上的血迹擦掉,接着他打电话给正在驾校学车的姑姑肖玲林,问她什么时候回家。肖玲林跟他说,如果饿了就吃面包喝牛奶,她马上就回来做饭……最后,小龙还从姑姑身上拿走手机、2000元现金和钥匙。警察问他为什么要拿姑姑的钱,他说要出去玩,他用了几十块,还剩1900多元。问他为什么要拿家里的钥匙,他说书还在家里。
杀手原则:永远也不要试图了解你将要杀死的目标!更不要对猎物产生感情,那将是最大的悲哀。
小龙连杀三人:表妹、表弟、姑妈,都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人了(父母离异,在外打工,寄养在姑妈家),难道就没有任何感情么?杀人过程中一系列的行为冷静就连职业杀手都做不到。
2018年12月3日
又见十二岁少年弑杀母亲
红星新闻12月10日报道《深度丨12岁少年弑母后漠然问道: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为什么要杀死妈妈?”“妈妈不好。”12岁的吴兵杀死自己母亲后,亲属在沅江市泗湖山镇的一家宾馆见到他。面对亲人的痛苦和疑惑,他显得若无其事,从嘴里挤出了4个字。他承认自己错了,但不是什么大错,“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为什么要抽烟?““我们班几个同学也抽。”“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那以后怎么办?”“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漠然与无知,我们这社会的悲哀!
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就蹦出来这几个字。这段对话,可能会成为某本小说或某部剧里的桥段,这孩子弑杀母亲后冷静的带着弟弟,冷静的编着谎话,加上这段对话,连专业培养出来的特工都会自愧不如。
这两段杀人事件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冲动杀人
问题学生,青少年男孩
留守少年,残缺不全的爱
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冲动杀人
小龙因上网,怕被9岁表妹告发,连杀三人。
吴兵因偷拿妈妈的烟,被打,而弑母。
都是冲动的魔鬼!连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局。
问题学生
男孩常见的问题: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的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上网玩游戏等。
上述问题在小龙、吴兵身上或多或少有些,两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打架!
打架、抽烟,古惑仔系列之十二岁少年!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
12岁少年,案发前真的是问题学生么?
青少年男孩
两件事,并不孤立,姑妈、母亲对孩子要求都很严,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讲究方式方法,孩子怕被告密,被打怕,要不然,不会弑杀!在孩子眼里,这是他以暴制暴的最好方式了,可以一劳永逸,摆脱噩梦!
儿童时的乖乖崽,12岁了,却管起来让人头痛,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年龄的变化,他们已经到青春期了,生理上,心理上已发生变化,当我们还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已经开始长大,已是少年。
从童年进入少年,孩子心理最大的变化: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
性成熟与身体发育,多半会使青少年惊慌失措,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几乎都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喜怒无常和忧郁(这有生理上的根源),这就有可能引发十分激烈的行为,比如攻击别人,或自杀。
试想,如果案件中的少年是女孩,类似情况下,是否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选择自杀呢?
或许、作为家长,被弑杀的姑妈、母亲,还有大多数的我们,都缺了一堂课——男孩生来与女孩不同。如果您能读懂这阶段的男孩的内心世界,能做到对这阶段男孩、女孩采用不同的管教方式,或许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网络上流传的《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建议有男孩的家长及学校教师都认真看看。
或许,你会改变对待男孩的态度及方法。
或许,所谓的“问题少年”,不再无药可救。
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留守少年,残缺不全的爱。
小龙和吴兵都是留守少年,常年缺爱,缺父母的爱,缺真爱!三岁之前儿童的性格几乎已经形成,往后一辈子的行为习惯都能在三岁前找到影子。而初为人的孩子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长大的,而后几年的童年时期,童年向少年的过渡时期也是如此,父母只是一个称呼,没有爱的依赖。
有病痛、有委屈不好倾诉,有想法没法沟通,喜怒哀乐无法分享,不能和父母游玩,不能撒娇,不能长期共处,久而久之,严重“亲情饥渴”。一颗心就麻木了,试问爱是什么?
末代皇帝溥仪,小时候对下人十分残暴,却只听奶妈的话,在溥仪心中奶妈王氏替代了妈妈的位置,他在奶妈身上能找到母亲的味道,母亲的爱。
我们国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及少年,有资料统计数据是6000多万,相当于全英国的总人口。
专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占未成年犯罪率的70%,留守儿童问题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挪威易卜生说过“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以下是已经成年后留守儿童的感言
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杀手
而是凶手是个孩子
一个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对别人的痛苦是没有感知的,也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果。
杀完人后,12岁的少年甚至还一脸无辜的说“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无知到不知道自己杀了人么?
学校为什么还要让你上学?你连最起码的感知能力都没有,木头人?不懂得生命的可贵,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的,而不是来保护未成年人伤害他人,甚至滥杀无辜的。
无知者何来敬畏,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你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对家庭成员没有了共情心,哪会有家庭意识呢,往往受到伤害的都是最亲近的人。
其实,天下的父母,我们的孩子都缺爱,尤其缺对生命的热爱,缺了一堂敬畏生命的课,青少年的自杀与他杀行为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