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读书笔记

《法治的假设前提》

㈠摘抄:①纠正人犯罪的手段只有两个:心灵的教训和肉体的制裁。前者是道德,后者是法律。道德的方式是一种劝说,法律的方式则是一种"恐吓"。

②西方人觉得选择一项事物不一定要有个真实的前提,只要是有用,假设一个前提就可以选择了。

㈡总结:作者在阐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时,类比了在人性本善还是恶的问题上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不同观念——中国人以为人性本善,所以确信教化的无边效力,教化肯定可以使人改邪归正,于是以为法律是对付低下动物的低下手段。这样具有强制性质的“法治”在西方日益发达,而在中国则到晚近时期才有了慢慢的起步。或许这就是中国的法治建设相比于西方国家较落后的原因。

程文超先生在序言中说道:作者轻松的告诉我们,人性是善是恶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那都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假设前提”。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许就是必要的。

㈢反思:正是由于人性的不完善,法治才成为了治理社会的必要手段。

㈣摘抄:③西方人一般相信,纠正以及防止政府犯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④在法律面前,政府与平民一样,只能说一不二。

《“上下关系”还是“契约关系”》

㈤总结与反思:该篇阐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谓“契约关系”通俗来讲也就是平等的关系;而“上下关系”则不然。在我看来,中国的政府与人民之间应该是“契约关系”,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 ①摘抄→法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明确性,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正是因为它具有稳定...
    Dreamer子阅读 1,154评论 0 0
  • 1.《苏格拉底的慎重》 对苏格拉底遵守雅典不公正的法律而坚持不越狱行为的思考—— 在一般中国人看来,若法律本身就不...
    Dreamer子阅读 657评论 0 0
  • 刘星的《西窗法雨》这本著作一直名声在外,被称为法学学子入门的必读著作之一,在读过之后深有同感。它能完美的带领法学学...
    TF最初的起点阅读 2,214评论 0 1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57评论 0 5
  • 城空了,有树长出来 我的城死了 铸起它的人,杀死它的人 不愿因为这件事而骄傲 一座城的终结 永远因为终结这件事而显...
    于十六阅读 2,898评论 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