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我许久不读书,菠萝先生推荐我看《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初见题目,皱纹,对理工科思维排斥,估计这本书是没意思的,可是万万没想到,我断断续续读了两遍。
一、一万小时定律的本质:刻意练习
估计每个人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即若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则需要练习一万小时以上。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专业人士,是因为我们练习的时间还不够。真的是这样么?书中作者却不这么认为,练习的时间长短不是问题,问题是否是刻意练习。
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层,最内层是舒适区,已经熟悉掌握的;最外层是恐慌区,暂时无法学会的;中间则是学习区。如果只在舒适区内练习,一直是会自己永远会的东西,则不会有上升,这点很有共鸣,正如我自己,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小说类书籍,而不愿意研究学习区内的专业理论知识。
因此,实施刻意练习,不是很好玩的事情。
一是要只在学习区练习,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这个比较简单,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喜欢做自己能力能轻易实现的事情,稍微有点难度或者挑战的就会很排斥,这就是在舒适区待久了的表现。其实如果想刻意练习,就要在学习中该坚持一个原则:一旦学会了,就赶紧进入下一关,不要在舒适区停留。
二是要掌握套路。所谓的就是基础训练,我们若想要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就像我自己,自认为对理财方面感兴趣,但从来没有针对性地学习,只是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什么都懂点,什么又都不懂,想要自己有某方面技能,重复针对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就越来越大,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作为父母,也该要知道这一点,早期教育先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提供能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二、强力研读
我们一直谈论要多读书多读书,读书的目的什么?首先是为了理解某个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而读书;其次,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书为主。作者提出一个观念:强力研读,要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强力研读的核心是读书笔记。从我自身看,我从来没学习过如何做笔记,即使是记笔记最多的上学时期,我的笔记更多的是原文的知识摘抄、经典语录的记录,这些其实距离真正的笔记差距十万八千里。
真正的笔记是一个人大脑的延伸,通过记笔记能够把信息吃进去,在把笔记产出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作者提到,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发现新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因此,记笔记的根本目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如何记笔记,作者提出两步骤:一是新书要读两遍,第一遍通读,第二遍精读并写读书笔记,此时书中的故事可跳过,而专注于书中的思想脉络。通俗的说,第一遍读书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书是为了跳出来。
二是强力研读读书笔记需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3、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者文章的联系。我们经常能做到第一步,但是后面的却比较难了,而往往书中的逻辑脉络是最重要,看不懂一本书就是因为没看清书中的脉络。
三、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最后,作为一位学习统计学专业的人,一直对概率论的感触不深,原来是没有抓住它的本质。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经常能用到的几个智慧:1、随机,有些事是无缘无故发生的。2、误差,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3、赌徒谬误,错误的理解随机性和大数定律。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但是不擅长理解随机性。5、小数定律,如果样本不够大,它就会表现出各种极端情况。别看个例,看大规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