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伯宁罕 翻译:党英台
「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在1991年由上谊译为《迟到大王》,故事中那个上学老爱迟到、总是遇到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的小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他所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冒险历程,引起了无数小朋友的共鸣。到底故事中的约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爱说谎、吹牛、还是有丰富的想像力呢?作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想像空间,倒是那个最后被黑猩猩捉到天花板上的老师,真是大快人心。
推荐理由: 《迟到大王》其实是一本教育启示录,绘本中将封闭的“书本知识”与儿童鲜活、开放的感性生活之间的冲突;学校强制的教育和儿童渴望自由的心性之间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值得幼儿去阅读,更值得大人们对教育的深思。
封面中老师庞大的身躯,几乎遮住课桌的那双夸张的大手与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矮小的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不是说明传统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压迫呢?
前后环衬被设计成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检讨书中的文字。不难发现,从第九遍起,“把手套弄丢”却变成了“把手套弄去”。这是对惩罚教育方式的一种嘲讽,当然也说明了这种罚抄写教育方法其实是无效的。
书中的故事更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了可能性,也是多姿多彩的。教室外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世界里有色彩斑斓的天空,有广阔丰饶的大地,但是,教室里,却没有任何背景,只有空荡荡的墙壁和孤零零的课桌。这样的对比也是充满深意,值得深思的。
当然,最令人赞不绝口大快人心的是绝妙幽默的结尾:老师被毛绒绒的大猩猩捉到了天花板上。当老师用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救自己下去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却用老师的口吻反讽道:“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绒绒的大猩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还是每天走路去上学。
绘本给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要我们自己去考虑的,作为家长,我个人认为首先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减少将大人固化的思维强加给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多去想象,不要限制扼杀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