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效的沟通,首先要学会好好说话,摒弃负面语言模式,采用正面语言模式,成为表达感受(爱)的高手。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生气,但需要觉察生气的真正原因。要明白事情本身或许并无特定意义,是我们赋予了其意义。开悟觉醒的第一步,便是觉察自己的内心,修身养性。在生活中,车子、房子、夫妻关系等都只是临时的存在,而人的成长应注重肉体、精神和灵魂的升级。当自觉时,便是自疗的开始。同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过大,而是我们的心太过狭隘。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做到“少你多我”。少说“你应该......”,多说“我认为/我感觉/我觉得......”比如,把“你怎么这么慢!”改成“我相信你可以再快点。”将“你怎么又在玩手机!”换成“我觉得你可以休息一下。”把“你怎么还不起床!”变为“我相信你能在三分钟之内起床!”还有“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改成“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眼神也要温柔而坚定,善良而慈悲。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同时,要避免恐吓、挖苦和诱惑孩子。比如,不要说“你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也不要挖苦“你再这样下去,你就会怎么样。”更不要用诱惑的方式,“你要是能怎么样,我就给你怎么样。”
此外,父母要向孩子提出现实、真实且孩子能够做到的要求和期待。比如,期望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每天多阅读一点书籍。
总之,作为父母,学会正确表达感受,用爱与理解去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