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名字叫《命悬一线,我不放手》,作者是北大医学博士,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溥世宁,他在得到APP上开设了一门课程叫“溥世宁医学通识50讲”。
溥世宁老师是一位ICU的医生,他写的书包括了很多他亲身经历过的真实病例,同时他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去解释他所采取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
这本书跟我以前看的书完全不同,书里描述的每个故事都非常真实、严谨、有温情。而且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都在ICU,在ICU的门口,可以看到家属期盼的眼神,可以看到忙碌大步流星的医生,可以看到蛮不讲理满口脏话的医闹患者。同时在这里地方也能看到医学进步带来的奇迹、医生坚持到底不放弃让病情发生转机,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个顽强的个体在遭遇了重大疾病之后,依然想存活下去的决心。
凡是你能想象到的画面,你从书里都能看到,而且远比你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更加精彩,更让人动容。描写那些难忘的患者的治疗经历,我的语言远没有溥老师更贴切。在书里不起眼的地方,有几行字医生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的说明,引起了我的兴趣。
原文如下:
医生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通常会充分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拟进行的治疗的性质和特征、预期结果、有没有可行的替代治疗方式、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还有就是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风险、并发症等。这个过程旨在让患者更理性地权衡治疗可能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理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医生再给患者做手术之前,都需要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签署手术的知情同意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在签署这份同意书之前,肯定会告诉患者,你现在的病情是什么,我给你准备进行的手术治疗是什么,这是what。为什么我准备进行的手术能治你的病,这是why。还会告诉患者,做完手术之后,会发生什么结果,不做手术会发生什么后果,这是后果和结果。有没有其他的替代的治疗方案,这是告诉患者当前方案跟其他方案的区别。还有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风险和并发症,这是帮患者进一步细分所选方案的适用边界,以及再次强调它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为什么大夫在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会告知他们这些内容呢?因为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让患者更加理性地看待和选择治疗方案。为什么告知了患者这些内容,就能帮助他们更理性地做决策呢?因为这些维度涵盖了关于手术这个话题所应该考虑的方方面面。那我们以后思考问题的时候,能从这些内容中提炼出一套思考问题的模型吗?答案是可以,而且不是我提炼的,是拆书帮的帮主赵周老师提炼出来的,他把这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称作“八大问”。�八大问就是从八个维度开始对一个真实的问题进行提问。
以下内容是从《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摘取的:
怎样才算是有洞察力的追问呢?对此无法一概而论,但有洞察力的问题总是需要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假设。如果你实在没有思路,可以从如下8类提问开始:
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相因相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我期待的吗?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它们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由于是从其他书中摘取的,第一次读到这部分内容的读者,可能会感觉到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套提问的方法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方说:2024年,我想转行。但是大环境不好,现在的工作收入和氛围也还可以,我到底要不要辞职?
先追问前因后果的话,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提问: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现在冒出辞职的想法?
因(相因相生):只有辞职了才能完成转行吗?
后(以观后效):如果辞职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不辞职,会发生什么?
紧接着从适用边界这四个维度,可以这样问?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没辞职也转行了?
用(使用条件):如果不辞职也想实现转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边(旁敲边鼓):身边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榜样?
界(楚河汉界):别人的意见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大家可以感觉到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我们对原本的问题似乎看得更加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就像大夫让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一样。通过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我原本的问题是什么,而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解决问题上。通过寻找对于原因的假设,让我们发觉到,我们思维里存在的那一条限制性信念。从而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自认为牢不可破的因果关系,其实漏洞百出。通过询问结果和后果,让我们对自己想要的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有了清晰的画面。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听到我们内心真正的声音。
而适用边界的四个维度,把我们的目光从大脑的思维里转移到了眼前的行动上,更有助于我们去思考接下来我可以怎么样去做。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找到真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问题。大夫说出了患者最最关心的核心本质,才能在最紧急的时刻,为患者争取到康复的希望。优秀的大夫不仅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还懂得如何跟患者及其家属保持高效和同频的沟通。想到这里,不禁对医务工作者,又多了几分敬意。在我们一眼就看见和不注意就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付出了我们看不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