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这是一句有点“狡猾”的话。
有人用这句话平抚自己的愧疚,释怀自己的过错,用“初次”这个盾牌,一次次自我原谅…
可是很少人,用这句话反思——也有人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但他们做得很好。
当我在《请回答1998》,听到德善的爸爸这样对德善说时,有些委屈,有些欣慰,因为我觉得做父母太难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些安慰,对自己之前犯过的错有了一些释然。我不是生下来就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也是毫无经验地在成长,在改变,我对孩子犯的错应该被原谅。
可是,这也是一个“盾牌”。为自己一次次的过错找原因,找理由。
这世界上,也有很多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但他们可以做得很好啊。
如果错误不能使我改变,成长,那孩子受得伤害就没有了意义。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做到这六个字,要多长时间的修行?
这几天教老二背诗,说他的记忆力像鱼,只有3秒,一首“简单”的诗,反反复复,一次次地教他读,他背不出来,哥哥背一首复杂的七言律诗,也就半个小时,怎么老二这么差?
总是把老二和哥哥比,哥哥可以,为什么弟弟不行?
他是真的记不住,这个不可以吗?我脑子里一直有个信念,这个容易,就应该记住,他人可以,你也要可以。
所以看到弟弟这样,就会失望,甚至恨铁不成钢,一到背诗,他就两眼无神,目光呆滞,甚至开始打瞌睡。一让他去玩,立马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孩子不可以这样吗?他记不住,背不出来,这诗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多么枯燥,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干坐着,多么无趣,无聊。
去看到一个真实孩子的状态,而不是幻想出一个理想的孩子,以此要求他。
以为自己多么了解孩子,其实都是想象,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