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我们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我们人脑每天都加工处理无数的信息,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进行输入、思考、记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记忆是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思维则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更高层次加工的过程,所以,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内容。我们是否成功、幸福,跟我们如何进行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时时检视我们的思维能力是否良好,有没有进入陷阱思维,这一点在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
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机械思维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思维陷阱。今天我们专门来认识一下机械思维。看看我们是否也容易陷入这种思维陷阱呢。
机械思维普遍应用于物理学,它的核心思想是确定性和并且依赖因果关系,即世界万物的运行遵循着确定性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机械思维的广泛使用和机械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事件——工业革命,可以说在人类发展和生活实践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常常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机械运转要求遵循因果关系,但心理世界却往往要求我们要认清果因关系。怎么来理解上边的话呢?
我们知道,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客观存在的万物,在每个人大脑中的主观反应是千差万别的。比如,秋天在画家眼里是染色盘,在诗人眼里是首诗,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多彩丰富,消极的人看见的却是悲凉萧瑟。这就是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模式不一样,体验结果不一样,无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分析和认识。
如果我们用机械思维去理解,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确定不变的,或者凡事都必须按规矩、规律理解和处理,并因此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固定认知,那就会陷入机械思维陷阱而引发心理冲突。比如,我们经常将“好人有好报”作为一个固定认知,当看到好人生病、遭遇不幸的时候,就会难以接受,其实无论人好坏,都可能遇到好事儿,也都有可能遇到坏事儿,“好人有好报”只是人的主观愿望而已。再比如,计划好第二天爬山,结果突然来场雨,就接受不了开始抱怨。接受不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出现了不良感受而往往不自知,不知道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所致而无法调整心理状态。其实,天有旦夕祸福,人有悲欢离合,变化才是生活的真谛。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在会在因为计划临时改变、突发意外情况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就能够及时检视自己,是否有机械思维在作祟,从而积极调整思维方式。
机械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惯用因果关系理解事物。认为确定好因,就一定有果。比如很多人认为,我好好学习就一定有好结果。却忽略了,好的成绩不仅跟内在努力有关,跟外界环境和机遇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即使很努力了,并不一定能有好成绩。如果我们抛开这样的固定认知,在结果不如意时往往也会难以接受,产生怨愤、不公平等等的不良情绪。如果打开因果思维的限定,就不会有这样的负性情绪体验,在做事时也会根据结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而更容易成功。
亲爱的们,陷阱思维,容易让我们无法洞悉自己、认知自我。如果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陷阱思维,用更加弹性的、灵活的视野和观念引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我们离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将更加接近。我讲清楚了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