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概述
I.产品背景
以上是创始人的自述。从最初发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支持 Markdown 的笔记本产品,到希望它不仅是一个写作工具也应供阅读者汲取营养,到现在“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构想,简书走了很远。但无非是发现了文字的力量、文章的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为单纯性,不同于社交平台的日志,简书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先于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其构建社区的方式以内容为原点,关系依附于内容。你并不会被社交关系绑架,并不会过于注意“这东西说了没人看,朋友不感兴。”以及“我该不该把这个观点写出来。”,你只是在安静地做你自己。
囊括一切、包容四海的水平社交平台无法提供类似的垂直体验。因此,大平台时代之后,涌现了一批小而美的产品(简书、知乎、果壳、LOFTER等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态度,推行的是“精英+普通用户”或者说是意见领袖带动大众的形式。同时,微博、博客们的泛阅读所提供的则是一个喧嚣的广场,那里热闹、光鲜、华丽,却缺少一份坚持与宁静。
当互联网的连接的数量达到饱和之时,势必转向对连接的质量的追求。
II.产品定位
简书的Slogan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致力于提供最好的分享体验,为写作者打造最优秀的写作软件 ,为阅读者打造最优雅的阅读社区。
III.产品描述
简书是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在这里,你既可以发现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也可以找到引人深思的文章。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或是想法写出来与人分享,找到同好。
IV.产品规格
体验产品:简书(jianshu.com)
体验时间:2015.12.13~2015.12.17
设备型号:DELL INSPIRON 14R
操作系统:WIN7 旗舰版
体验工具:Chrome 浏览器
浏览器版本:41.0.2272.118 m
V.产品信息架构
二、用户分析
I.目标受众
对写作、阅读感兴趣的人;乐于分享交流的人。
进一步分析则需要借助数据,这里借助百度指数进行分析。虽然说搜索结果不等于网站用户的实际情况,但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地域分布方面来说:
如上图所示,很显然沿海地区的用户对简书更关注。
从年龄性别来说:
如上图所示,很显然男性用户对简书更为关注,另外,关注简书的用户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
II.用户特征
1)部分用户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事实上,简书是个不算泛阅读,但又谈不上有深度的中间体。)。
2)乐于交流共享。
3)喜欢记录整理自己的想法或者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感。
4)希望通过阅读获取一些东西。
三、功能&体验分析
I.功能分析
1.文章配图
1)图片的强制性注释
简书的每一张图片下方都有强制性注释,如下图:
然而,有的时候(这种情况并非小众需求),加图片只是为了为文字配图,而图片意思已经够明确了无需再进行画蛇添足地进行注释。没什么好说的又必须要说,空在那边又很难看,这就本末倒置了。
改进建议:图片注释调整为可选而非强制的。
2)上传图片之后界面自动跳到文本编辑器顶部
比如作者插入完下面的配图之后就跳到了顶部:
然后,用户再花很大的力气回到插入图片的位置进行后续编辑。不多说,个人认为这是硬伤。
改进建议:上传图片之后界面应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3)图片注释删除之后...
对比上下两图你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奇怪的是为什么删除了注释,注释横线下就多了一行空白呢?
然而,这其中经历的过程更加奇怪。用退格键删除了图片注释之后:
1)注释横线消失。
2)输入光标“|”跳到了下一行。
3)注释横线重新出现,输入符号又跳回横线上。
对于以上过程我两点不解:
1)既然都强制每张图片必须有注释,那么删除注释时横线也消失的意义在哪里?
2)消失了之后输入往下跳了一行,那就是希望用户在下一行输入,但是这时候注释横线重新出现,输入光标又跳回了横线上。
这一切都是那么诡异,但是作者认为既然简书认定每张图片都必须有注释,那么在退格删除完注释内容之后输入光标就应该停留在注释横线上,并给用户一个语音反馈表示这时候不能再删了,而且也不需要再往下白跳一行。
改进意见:当注释内容被退格删除完毕后,输入光标就应该停留在注释横线上,并给用户一个语音反馈表示不能再删了。
2.文章的保存
在作者身上发生了一段诡异的故事:
1)当我沉浸在创作中时,都没有注意到文章其实一直处在“保存中..."这个状态,写完时吓了一跳。
2)写了很久的文章,因此我不敢随便点刷新,以为页面卡在“保存中..."这个状态了因此不知道这时候还可以点保存,觉得点关闭网页估计没戏了,不得以之下点了后退(我还有一次是自己误触后退键= =)。
3)后退之后回到了如下界面,果断奔向了目标文章,却惊喜地发现刚才没有保存的内容还在。于是,我看文章内容没什么问题就直接点击了发布。
4)发布之后傻眼了,发现文章内容缺失了一大段,前面都白写了。
后来我发现:
在我写作过程中,断网了。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又重新连接了。然而,重连之后简书文本编辑器自动保存功能并没有恢复,导致文章一直在“保存中...”。
故事讲完了,有什么启示:
也许我的情况只是个例,不过也能暴露出简书在处理断网问题时做的不够。
不知道能不能实现重连后恢复自动断网功能(这就需要用JS不停循环给服务器发请求,如果断网时间过长恐怕会带给服务器一把笔麻烦)。
那么,其实也可以(应该)给用户一个明确的提示:
当自动保存功能在断网之后失效之时,告诉用户:
您的网络出现问题请检查连接,恢复网络后自己点一下保存问题就会解决。
3.与写作相关的其他
1)写作模式转换后,文章不应自动跳到开头。
#切换到写作模式,文章自动跳到开头。#
切换到写作模式,用户无非是想进入一个更好更沉浸的写作模式。
但他们仍然是想要写作,因此系统应该记住写到哪儿了,而不是进入写作模式之后又跳到开头。
#离开写作模式,文章也自动跳到开头。#
离开写作模式,用户无非是想:
1)浏览&编辑其他文章
2)将本文移到其他文集或者改换其在本文集中的顺序
3)管理文集
但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再回到本文时都还是要继续写作的,因此不应该回到文章顶部。
改进建议:记住用户写到哪儿了,模式切换后没必要跳到开头。
2)应该有清除链接
虽然,相比于添加链接(即选中一段话点击插入链接)来说,清除链接的使用概率不算高,在产品开发中也不该算是一个高频次优先需求。但是试想:一旦用户想要清除链接,就得把原有段落再打一遍,很显然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还是应该有清除链接的。但是,因为这不是个高频次优先需求,在这上面花过大的精力反而会让产品变得臃肿。
改进建议:不必单独做一个很方便的清除链接按钮,把该功能至于修改链接内容的页面即可,如下图:
3)当用户处在写作模式中,点击历史记录,并在历史记录中选择了历史保存版本后,应该回到写作模式,而不是整理模式。
如下图,当用户处在写作模式中,点击历史记录,并在历史记录中选择了历史保存版本之后则回到了如下的整理模式:
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用户本来就处在写作模式中,那么无论用户选择了哪一个历史版本都意味着他/她想以此版本继续开始写作,因此应该继续留在写作模式中,而不是切换到整理模式。
改进建议:当用户处在写作模式中,点击历史记录,并在历史记录中选择了历史保存版本后,应该回到写作模式。
II.体验分析
1.文章相关
1)提笔写文章不应该是编辑现有文章
不知道简书方面是不是觉得用户应该更多是整理文章而不是写新文章,因此点击提笔写文章是跳到编辑现有文章。但是,事实上用户点击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写新文章的需求更多,所以点击之后应该是新建一篇新文章,要编辑现有文章,直接点击文章标题离开从而取消新建文章即可。
2)文章的所属文集和被收入专题图标并不明确,应更加明确或者给予用户提示,如下图:
3)浏览文章列表时,应该先采用到底自动加载的方式,加载几次后再改为点击才继续加载。
如下图所示,简书网站的做法是让用户自己点加载:
在计算机网页端浏览时,用户更容易沉浸其中,因此这个问题比移动端更需要用心考量。
如果每次都让用户自己点击查看更多,则容易打破其连续获取信息的惯性,会让人有卡住不舒服的感觉。从另一方面来说,自动加载也更便于将用户更长时间地留在网站里。
但是,如果每次都采用自动加载,到后面用户也会因为网页不停地加载导致信息好像看不完一样而产生焦虑或者烦躁,所以自动加载几次后改为手动点击,让用户自己决定还要不要继续。
至于加载几次后改为点击,这就需要研究用户的阅读习惯了。
改进建议:当用户浏览文章列表时,应该先采用到底自动加载,加载几次后再改为点击才继续加载。
2.搜索相关
1)点击搜索,搜索框应该被加长占据更多视线
当用户决定了要搜索的时候,搜索框就是其主要搜索目标了,理应变得更长更方便用户输入,吸引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当用户的操作焦点离开搜索框时,搜索框再缩小到初始状态即可。
此外,不排除一部分用户在搜索时已经知道自己是想找文章、文集还是专题了,因此在用户点击搜索框时除了加长搜索框也应该加入分类选择,只是考虑到多数用户在多数时候可能不知道要搜什么种类,所以默认分类为全部,如下图:
2)搜索历史和搜索猜测的设计太简陋
简书崇尚简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搜索历史和搜索猜测的呈现则过于简陋,甚至给人一种与网站高富帅气质不符合的感觉:
搜索结果可以用更大的字号,更合适的留白,交互反馈也应该更用心。
四、竞品分析
直接竞品与间接竞品:直接与间接竞品说的是产品之间的直接与间接竞争,也是从产品之间局部相似和整体相似的角度来考虑。从简书来说,有的产品在阅读方面和它类似,有的产品在写作方面和它类似,此为间接竞品;有的产品整体与其类似,提供了阅读、写作与交流渠道,此为整体竞争。
I.间接竞品
1.阅读方面
知乎日报和微信公众号文章都主要是移动端产品,本部分还是着重于简书与其他PC端网站的比较,因此以下内容的比较重点放在内容上。
1)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是知乎的精华,相比简书来说,其在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上是更加厉害的。
2)微信公众号文章
微信公众号和简书的组织形式不同,往往每个公众号都会提供相对垂直的内容,这和专题有一些类似。但是随着公众号阅读形式越来越普及,不同公众号之间的定位与内容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就那么几个。
2.写作方面
1)轻便还是专业?
单从写作方面来说,我第一想到的就是WORD。几年前,似乎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当你真正要写一些东西的时候,还是需要一款专业的工具。”。然而,此话并不完全有道理。因为你会发现虽然好好写东西需要相对专业的工具,但需要专业到什么程度?
我记得美国有个对WORD的调查研究,说对于80%的人来说,只用得到WORD18%的功能。所以相对来说,WORD是专业但笨重的,这也是后来一些轻办公文档工具会兴起的原因之一。所以,相比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来说,一款适合大众的优秀写作工具需要有一些更专业的功能,但并不需要过于深入。
说回简书,它现在的愿景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强调的是阅、写作、交流的体验,其受众中的大多数人显然不是:1.一天到晚面对数据,需要一大堆报表;2.专业相关,需要一大堆数学公式和符号;3.考虑到简书的愿景,大多数人的审美水平,以及阅读者的感受,作者认为一款类似的文本编辑器并不需要在颜色、字体、行间距、排版上做得太精太细,应该让人们集中精力于内容,这也正是简书现在所做的,这可以称作轻便。
2)线上写作与线下写作
线上写作与线下写作的比较如下:
补充说明:
对于方便,我想许多人也许是疑惑的,线上写作更方便?确实如此,存在网上可以用不同的终端浏览编辑,而存在线下则需要在各个终端上转储。
对于丢失,除了上面提到的在各个终端上转储容易丢失外,重装系统时的不小心、系统崩溃、硬件崩溃等等都容易造成文件丢失,而线上存储则大大降低了丢失风险。从线上存储不依托于你个人的硬件,做线上存储的公司有更专业的存储技术,以及他们搞丢你的文件要付相关责任的角度来说,线上存储相比线下存储是不易丢失的。
对于联网,在目前网络越来越普及,网速越来越快的大环境下,线上写作需要联网的劣势似乎并不那么值得在意。
对于隐私,涉及技术细节,很难直接定论窃取网上文件和线下文件的难易程度,但事实上你的线上文件都被存储在更专业的服务器,被更先进的防御技术保护。不过,存储你文件的公司确实更容易获取你文件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隐私确实是个问题。
说回简书,选择简书等可以线上编辑文本的网站就是因为其线上编辑的便利性,无须花心思在存储与跨终端、跨设备转储,另外,既然我所写的文章本来大多数就是我想公开的内容,隐私问题就可以淡化考虑。
3)保存机制
在我们使用WORD的时候,经常会有写了一下午忘记保存,结果由于系统崩溃或者其他原因白费功夫的经历。
两种观点:
1)“傻X,叫你不保存,活该。”
2)“傻X,有自动保存版本的好不好,在XXXX文件夹下。”
事实上,容易忘事是个很普遍的情况,尤其是你专注于写作的时候。所以第一条指责是不成立的,一个优秀的软件应该做到自动保存,让用户放心专注于内容。
另外,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的计算机素养不高也没必要很高,所以自动保存的版本需要去XXX文件夹下找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一件事。
II.直接竞品
虽然,现在分析网站产品也不得不考虑来自移动端的威胁,但在这里我想主要在PC机端的网站产品间进行比较。
1.宏观分析表格
#补充说明#
1)片刻
片刻给人总体感觉有一定的逼格,内容范围比较窄,偏文学、个人经历的记录、个人感慨的抒发,比较适合文艺青年,甚至其界面风格都在模拟实体笔记本。写作方式(词卡、知觉、片刻创、自由写作;碎片)很丰富,但总体上鼓励比较细碎的内容和瞬间的灵感,与其名字“片刻”比较相符。
2)新浪博客
内容范围广泛丰富,但博客首页仿佛是个搜罗一切的大广场,实时热点、娱乐八卦居多,相对来说更吵闹喧嚣,其中个人创作被激励的可能性很低。针对其内容来说,更是一种适合大众的泛阅读,缺少有深层次内容。另外一个内容过于宽泛的大平台也许很难做好垂直体验,很难营造一种精心阅读、单纯写作、理性交流的氛围。但不得不说,明星博主的入驻、与新浪门户、微博形成三角所带来的影响力、娱乐性、制造话题的能力是其他类似产品无法比拟的。
3)Lofter
事实上,Lofter不专注于文字,文字只是其内容的一种形式,且社区内容更偏向图片与视觉。社区强调的是原创与内容品质,十分精致。在其社区中形成了一种精英+普通用户的带动形式,但总体上偏小众(摄影师、插画师、文青)。与片刻不一样(图为主,且有大批专业人士),但有交集(文青氛围,干净简洁)。
4)QQ空间
QQ空间有巨大的用户量作为依托,不愁没人看。但碍于熟人圈子的桎梏,用户无法完全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创作环境不单纯不安静,私密日志又没意思。不得不说,QQ空间的写作做的很专业很个性化,但是就大多数用户审美水平来说这也许更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2.简书SWOT分析
五、总结
从整体上来看,简书提供了简约沉浸的阅读与写作体验。但是,从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来说还是差了一些。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简书注重的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而非绝对意义上地追求高质量和精英用户,但是不少用户都反映其内容质量其实并不高,“好看不中用”。因此我认为简书可以从产品改进和运营重点方面去努力,借鉴知乎和Lofter的方法逐渐形成一种精英+普通用户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