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重温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也在学习宁向东老师的《清华管理学课》,两门课程虽是不同的内容但却有很多相同的逻辑以及互通的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深深感触到认知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而且这个不同极难改变和影响,你认为正确的可能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而你觉得一文不值的可能被视若珍宝~除此之外,不断的学习也能让我发现对某些知识理解的偏差,从而审视自己过去浅薄的思考~
就比如我一直认为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就是“知道就要做到”,这样的理解是把【知和行】分开,简单来讲就是先知道怎么游泳然后再去游泳,但吴伯凡老师在解读这个概念时讲到,知和行没有先后顺序,它们是同步发生的,什么是同步?百度百科的释义是:在一个系统中所发生的事件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上出现一致性与统一化的现象。这样的解释似乎比较难理解,我们举个iPhone的例子:
最近几年我自己用的一直都是苹果手机和苹果电脑【此处绝无显摆炫富之意🐶】,而每个苹果手机都会有一个ID账号,而一旦登陆这个神奇的ID,手机就会立马和电脑同步,手机里有什么电脑都会同步显示,不管是传输文件还是各类软件,两个外形看似迥异的物体在输入ID后,就变成了孪生兄弟~
这样的现象就是吴老师提到的同步,也是他所阐述得“知和行”的关系,即“知是未发动的行,行是已经实现的知”,老师讲到
“ 一个念头一旦发动起来了,本身就是“行”。但是此时的行,形容的是你已经动了的念头。行是已经实现的知,念头有了通过行为表达了出来,结果就产生了。所以说“知”是一种状态,一个储存在你思想里的预测; “行”是这种状态和预测发挥的一个结果。”
通过这样的解释我渐渐明白为什么我过去的理解存在偏差,首先是错把知和行强行拆开让它们有了先后顺序,其次误以为知和行是两个分开的个体【知管知的事,行干行的活】,它们虽有牵扯但关联度不强,最后我还践行以为完全理解的“知行合一”,现在看来可能连最基本的概念解释起来都略有牵强~但发现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觉得过去的认识没有问题,如此一来连修正的可能性都没有~所以,反观回来在看“知行合一”,我有了和以前不太一样的认识:
第一:知和行是同步发生的,正如不可能先知道在呢么游泳后再去游泳,知道怎么过好一生后再去过一生,这都是荒谬且无知的想法
第二:知和行如同阴阳八卦,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支撑;就好比一辆车,车能动起来本质是各类动能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会有人看见车的系统也不会有人说车没动而是系统在动~所以,车的每一次启动都是系统在看不见的地方起作用,没有系统车也不会动~
第三:每一次的行都会加深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链接,链接的频率越高行就越会变成潜意识变成习惯变成不由自主的动作~而这个时候的知和行,就融为一体,互相作用!
其实写到这,对于知和行的理解虽然较过去上了一步,但总感觉还没有彻底领悟各种错综复杂的小细节,但有了念头就要行动,要在行动中反复练习、思考、复盘~知识永远无穷尽,唯有探索才是唯一的真理!
加油吧,亲爱的自己!奔赴每一个期待的山海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