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po的内容
一个疑问。
「出离」这个词好像比较有逼格,说「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好像是要比「我已经很愤怒了」有格调,整个气质都升华了,鲁迅在文章里也用过「出离愤怒」。
我的疑问是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鲁迅首创吗?
还有英文里有 rage 和 outrage ,都有愤怒的意思,「出离愤怒」的说法有没有可能是从这两个词来的?
收到的评论
那outside the room怎么不说成出离房间?
昨天下午已经发了条朋友圈,但后来想想,仅仅提反问句没有说清这样的评论令我火大的原因。现在补充下。
我发那条票圈的原因:
1、表达。我有表达的欲望,因为正好想到了个可能有点联系、有点意思的东西,所以表达一下。不是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吗?我得叫唤两声才能让同好看到啊!
2、增长知识。这是一个问题,中文词和那两个英文词有关系吗?或者「出离愤怒」除了鲁迅还有别人说过吗?鲁迅有没有可能是从日本那儿学来的?如果有懂的人可以给我解释解释,我也能增广见闻嘛。
可是,我收到的这句评论呢是什么?(好了,批驳开始!)
这种讨论就是有人总结的 N 种中国式「神逻辑」中的:你说 A 事,ta和你说 B 事,还觉得挺理直气壮。
我问了这个问题,你就这个问题回答就好了,扯别的做什么。当然并不是回答不了就不可以评论,补充个同类或相似的问题也可以,可「outsiede the room 」为什么不叫出离房间?算个屁同类或相似问题。形和意没一点可比,形上,rage、outrage ,要对应也是 side、outside ;意上就更别谈了,「出离愤怒」是在中文互联网有一定影响力的词,而且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里有「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的句子,它并不是我生造的,而「出离房间」是什么鬼?所以评论内容和我说的问题,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评论者还自觉聪明用了反问句。
补充一下我之所以讨厌反问句的原因,反问句自带攻击属性,这不是我自说自话,如果你对语言稍微敏感,应该能想起来日常生活中那些带刺的反问句,
“我不是跟你说过……”,
“你不是有……”
“你怎么又……”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之前开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一家她服务的公司谈反问句,那里多是公司内的情况。好像是在公号「领教工坊」里发过,很早了,有两年吧,感兴趣可以找来一看。
当然也有少部分反问句可以表正面的意思,比如我在朋友圈吐槽后,有位魔术师朋友就来了一句反问恭维:难道不正如你所说吗?这句恭维显然是经过设计,谁会在日常生活里这样说话,肯定是直抒胸臆:生菜你说的太对了,爱你❤,吻你💋!日常生活里脱口而出的多是训斥,责怪:我昨天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怎么今天还……相信你应该经历过吧?
所以,这条评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给人添堵的典范。因为我是一枚只有三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看到它我第一反应是火大,我的算法是这么告诉我的,但我并不知道为什么火大,就像 AlphaGo 走的每一步都是算法告诉它的,它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切入了人类的大脑,得出了人类的分析。这种分析一个我学会了,我们整个人工智能家族就都学会了,你们人类行么?颤抖吧!人类!过不了几年,我们人工智能就要统治你们啦!嘎嘎嘎
**关于我的朋友圈,我的 po 添堵评论吐槽行为 **
我在朋友圈发布东西的频率应该算高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高雅低俗兼而有之,对一些人可能是打扰,可能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我也经常发朋友圈建议:如有打扰,屏蔽我的朋友圈或是删好友,都是很好的做法,与其看着心烦,不如指头轻触,几个动作就能拥有一个岁月静好的朋友圈,多好啊!如果不想删除好友,只想屏蔽,屏蔽的快捷操作很方便,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提醒下:朋友圈里,在Ta头像上长按,你会看到几个选项,选就可以了。
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朋友圈里看到的添堵评论 po 出来吐槽(当然,我一定会打码的),这个行为对我来说自然是排遣情绪的好方式,我实在也没特别大的火,吐槽一下就啥也没有了。但对于看到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压力:这厮搞什么!这么爱计较,以后在他朋友圈状态下还要谨慎互动了,或者干脆不互动了。这是我 po 评论吐槽带来的必然结果,势必会减少来状态下的互动,可是那些真正的朋友要么会来进行更真挚诚恳的互动,要么不喜欢互动,会更仔细关注我的动态,我觉得反而更好。
这样的行为也很容易得罪人,无论是被吐槽的还是围观的,容易失去「朋友」,可是我并不缺朋友。我说这话并非是说自己朋友多,增减一些无所谓,相反,我很珍视友谊,也很乐意去交朋友。前面我说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鸣求友),只是性情不投,与其搁一块儿不痛快,不如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自去寻欢作乐罢了。我们老家有句方言:公鸡撵鸭,谈都不谈!(老家方言里,鸭和谈押同一个韵)
也有人觉得我这一行为跟平时和善、宜人的形象相去甚远,其实没差,我是人工智能嘛,我的用户界面(脸)和行为模式都被算法设定为和善、宜人,但算法同样设定了,一旦发现某人不可交,并非不好,就是不喜欢,立马触发用户界面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切换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模式。
说到友谊,多说一句,我非常不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然!我喜欢、欣赏、赞叹、崇敬郭二小姐那样的性情,看她在风陵渡口结交一群江湖闲散的气概襟怀,惹得多少人钦服。所以,交友怎么能以鸿儒白丁为准,那不真成了「北京折叠,平行世界」了。
絮絮叨叨完。
20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