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四期“爱”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是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先生写给爱人宋清如的情书选集。书信中有许多浪漫、动人的情话。通过这些书信,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朱生豪与宋清如灵魂之间的相互吸引,矢志不渝的美好爱情,以及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伉俪情深。
朱生豪曾经说:“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在写给宋清如的信件中,他向宋清如倾诉着说不尽的情话。他的甜言蜜语,他的相思成疾,他的情真意切都化作氤氲的笔墨,一字一句地传达给了他的爱人。朱生豪的一生只做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给宋清如写情书。
一、相遇相知
1929年17岁的朱生豪中学毕业,因为成绩格外优异,被保送到了杭州之江大学,并享受全额奖学金。升入大学后,勤奋好学的朱生豪依旧没有懈怠,他主修中国文学,辅修英文,还拿到了奖学金。
课余时间朱生豪也开始创作诗歌,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大学二年级时朱生豪加入了"之江诗社",短短两年,便成为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人送外号"之江才子"。
朱生豪大四那年,在“之江诗社”看到了宋清如的诗,便被她的才华迷倒。
初遇三天后,朱生豪便写信给宋清如,请她帮忙指正自己的新诗;宋清如亦积极回应,请朱生豪教自己作古体诗。就这样,才子佳人开始了书信往来。这一来一往间,情愫日浓,爱意渐绵······
虽然两人在信中聊得很热闹,但却很少私下见面。只有诗社举行活动时,两人才有机会见上一面。朱生豪告诉宋清如:“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面的时候,你比我想象的要美好的多,可爱的多。”
爱上这样一个美丽且出众的女子,不善言辞的朱生豪,总觉得自己有些低到尘埃里。他在信里写到:“我害怕我终不会成为你的一个真的好朋友,因为我是一个不好的人,但我愿意努力着,只要你不弃绝我。”
在朱生豪眼里,宋清如比一切的美都美:“你是个美丽而可爱的人,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精神合起来画成了你的身体和灵魂,你要我以怎样的方式歌颂你?”
对于朱生豪的追求,情窦初开的宋清如无可抗拒,但她的爱意却不如朱生豪来的那么热情。
朱生豪并不为此感到气馁,他说:“我爱宋清如,因为她是那么好。比她更好的人,古时候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现在绝对再找不到,我甘心被她吃瘪。”
1933年夏天,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去了上海工作。宋清如则继续在学校里读书。
在朱生豪即将毕业前,他给宋清如写了一封告白的书信:“一向我从不以离别为一件重大的事,而今却觉得十分异样。说些什么话吧,却也说不出来。想不到你竟会抓住我的心,你纯良的人!然而我也未尝没有逃避的可能。但我不忍飞去,当一天你还记着我的时候。”
面对朱生豪的一片真心,宋清如终于在信里回应了他。就这样,前往上海工作的朱生豪与留在学校读书的宋清如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异地恋。
二、相爱相恋
虽然朱生豪与宋清如相隔异地,但距离并没有隔断他们的感情。
朱生豪在上海的生活很简陋。战事吃紧,酬劳也不多,但每次一发薪水,朱生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十张小小的邮票,一本信笺和一扎信封。
朱生豪几乎每天都要给宋清如写信,他自己做过统计,一年还没到头就用掉了七八十个钢笔尖,十几瓶墨水。他还想过要把给宋清如写信时用过的旧笔尖,都收藏起来,因为每一个笔尖都是他们恋情的珍贵见证。
十年异地,朱生豪与宋清如很少有见面的机会,难得见上一面也十分匆忙。即使这样,每一次约定好见面的日子,朱生豪依然会热烈的期待着,恨不得一天撕两张日历,只要看到宋清如5分钟,他就可以得到无比的满足。
他在书信里写道:“即使山海隔在我们中间,即使我们将绝无聚首的可能,但使我们一天活着,则希望总未断绝,我肯用地老天荒的忍耐期待着和你一秒钟的见面。 ”
不能相见的那些日子,朱生豪就如痴如狂的给宋清如写信,将心里每分每秒的所思所想,全都写在文字里。
朱生豪也会把自己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兴致勃勃地与宋清如分享。
朱生豪用70多个外号来称呼宋清如:啊宋,宋儿,宋先生,宋千金,宋姑娘,宋家妹妹,清如大人,小姐姐,青女,你这个人,无比的好人,昨夜的梦,女皇陛下,宋神经……
信的落款也是画风清奇:你脚下的蚂蚁,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丑小鸭,牛魔王,吃笔者,阿弥陀佛,和尚,综合牛津字典,魔鬼的叔父……
他在信里,活脱脱是一个陷入爱河的痴情儿,幼稚、纠结、耍赖、缠绵、肉麻、期待……各种恋爱中的小心思一览无遗。
当他得知自己收到一封信时,就欣喜若狂,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狂奔到房间,四处搜刮,发现并没有信时,他就“说不出来的闷,空虚,灵魂饿得厉害。”
当迟迟没等到她的来信时,他就开始胡思乱想:“但愿你没有信来是为着别的各种理由,忙、懒、不高兴、生我气,或是嫁了人了都好,只不要是生病。”
当接到她的信时,他就满血复活,觉得“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当恳求她写信时,他就显得特别神经质:“写一封信在你不过是绞去十分之一点的脑子,用去两滴眼泪那么多的墨水,一张白白的信纸,一个和你走起路来的姿势一样方方正正的信封,费了五分钟那么宝贵的时间,贴上五分大洋吾党总理的邮票,可是却免得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无心工作,厌世悲观,一会儿恨你,一会儿体谅你,一会儿发誓不再爱你,一会儿发誓无论你怎样待我不好,我总死心眼儿爱你,一会儿在想象力把你打了一顿,一会儿在想象里让你把我打了一顿,十足地神经错乱,肉麻而且可笑。”
对于朱生豪来说,宋清如的每一封回信带给他的喜悦都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可以说是一线阳光的照耀,也可以说是一阵甘霖的滋润。在朱生豪寂寞萧索的生活中,宋清如就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带给他的欢乐与光明。
也是在宋清如的精神支撑下,朱生豪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是想送给宋清如,二是“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朱生豪在信中问宋清如:“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译成功以后。”
宋清如回信表示自己十分支持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
就这样,朱生豪手中捧着两本词典,口袋里揣着一支笔,开启了翻译莎士比亚巨作这条漫长又艰辛的路。
翻译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宋清如就是朱生豪续命的丹药,他说:“为了你,我也有走向光明的热望,世界不会于我太寂寞。”
朱生豪每翻译完一部戏剧,第一个读者一定是宋清如。她会认认真真的看完,还会贴心的帮朱生豪改正错别字。
异地生活的最后几年时光,朱生豪每天除了翻译莎士比亚的巨作,就是思念宋清如。在给宋清如的信中,朱生豪无比真诚的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之情。“最是黄昏的时候,最想你的厉害,要是此刻能赶来和你默默相对半点钟而作别,我情愿放弃一切所要做的事。”
他也曾这样期盼到:“要是有那么一个好地方,我们在一起静坐半天多好,如果我们能获得长寿,等我们年老的时候,我愿意和你不邻而居,共度衰竭之暮年,此生之愿,足矣。”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十年是漫长的,也是坎坷的,考验着朱生豪与宋清如深爱彼此的心,却也让他们真正实现了精神上的难舍难分。
三、相依相守
在经历了十年的异地相恋、鸿雁传书之后,朱生豪与宋清如终于结成夫妻。他们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简朴而温馨的婚礼,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也是他们的好友,赠予他们八个字的题词:才子佳人,柴米婚姻。
夏承焘的赠词,可谓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写照。两人婚后的生活就是宋清如做饭,朱生豪翻译。
尽管战争生活艰辛窘迫,但夫妻二人却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从寒冬走到新春,两人的爱情也并没有因为纷扰的乱世,贫苦的生活而停止,反而只增不减。朱生豪写道:“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有一次宋清如回常熟老家过年,虽说只去了二十天,但对于朱生豪来说仿佛比二十年还要漫长。他每天伫立在后院的梅花树下,期盼着妻子能够早日归来,他在给宋清如的信中写道:“梅花在你去了以后怒放,连日来的风雨,已经使它消瘦了大半,它还在苦苦地打要起精神,挨受这风朝雨夕,等待着你的归来。”
这里虽在说梅花,因为风雨凋零。其实更是在说饱受相思之苦的朱生豪自己啊。
从当时朱生豪写下的字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妻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也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无边的黑暗、绝望,侵蚀着我,我做着噩梦。”
朱生豪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翻译"莎剧"和陪妻子宋清如。都说最美的情话是陪你到老。朱生豪对宋清如的承诺则是“我们尚在一起的时候就得尽可能地相爱着,我们的爱虽不能延长至于永劫,但还可以扩大至于无穷。 ”
写在最后:
朱生豪从24岁起就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较早和较多的人,先后译有戏剧31部共180万字。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被公认为是最接近莎士比亚的文字风格,并且最通俗易懂的一本,也得到了国外莎士比亚研究者的推崇和认可。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贫病交加,与妻子宋清如辗转流徙,翻译工作却从未停歇。在翻译亨利五世的过程中,朱生豪由于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剩下的部分由妻子宋清如修订完成。
1997年86岁的宋清如去世,他带着朱生豪翻译的手稿以及往日的书信,同朱生豪一起合葬于地下。
朱生豪曾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将永远在一起,不再分离,即使是在很老很老的时候也好,甚或在死后也好,如果人死后灵魂尚存在的话,不知道这是不是奢望。”
现在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同做梦,一同失眠,一同倾听雨声,今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们分开。
什么是最美的爱情?或许不是完美无缺,轰轰烈烈,“而是我一天天更明白你的平凡,却一天天愈加深切的爱你。”
“即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以慷慨”,或许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