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家庭的财富,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劳动性收入,就是“人生钱”:
劳动性收入的决定因素不但取决于职业选择,也取决于城市选择。职业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平台,会决定个人收入的增长曲线和周期长度,城市是行业和职业的载体,选择城市,就是选择自己的人力资本孵化器。
所以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同样的职业即使相同职位的薪酬待遇也会不一样。
另一个叫做“资本性收入”,就是“钱生钱”:
资本性收入决定于资产配置的决策:买房与否,买了哪个城市、哪个区、哪个地段。如果投资了金融资产,是投了黄金、指数还是个股。如果买了个股,是买了茅台还是獐子岛,在哪个时间点上买的,买了多少——这些决策,大体决定了我们今天的财富状态。
若财富是结果,背后一定是一连串关于“人”和“资金”的正确决策。
在疫情漫延,原油事件的影响下,美股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熔断,我们一个周就看到了两次。
每一个人都在见证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谈起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切,是抓住了机会还是因为错误失去了很多呢?你想做哪一类人?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以前没有深刻的体会,而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坚信通过价投取得公司的成长带来的价值是可行的。经过一次这样的市场,账户还是盈利状态并且成功止盈,正在等待机会。
理财,很多时候要学会等待,耐得住寂寞。其实我也相信有人通过短线是赚到钱了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但是这个钱不是我的能力范围,我赚只赚自己能把控的钱,也就是能力圈内的钱。
2016-2020,我尝试了很多投资产品,到底哪些资产更有保值增长的潜力?数字货币、现金、黄金、古董、股票债券,到底该不该买?海外投资该不该投?投什么?这么多的投资品,未来我决定只把精力投在股票,基金,可转债上,注重总结,希望也能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于理财的伙伴获得收益,有些弯路要走有些坑要踩,但是可以少踩。
大学毕业就开始接触理财,但是开始没有那么顺利,听小道消息,听朋友推荐,给市场也交了很多学费。我一直觉得学校就应该有财商教育课,甚至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很多人羞于谈钱,认为直接谈钱很肤浅,但是又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既然这样,何不大胆说出来,想要就去努力获得。我很庆幸也很感恩在我成长的路上遇到的师长和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