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读“少年文艺”,有一期的封面上登了一张小傣妹的图片:她肩挑花筐,头发挽成个丸子状,上身穿着一个无袖白色短衫,下身裹着一条花裙,在上身与下身中间,露出好看的腰线,没有暴露的不堪,只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那个时候,我总是迷恋着傣妹的那身装扮,又每每在梦境里走进他们生活的地方……。
美丽的西双版纳,离我居住的城市真的很远很远,远的我只能在心里想像着它的模样。我从书里看到,小孩子的称呼在傣语中叫“小卜哨”,觉得这样奇怪的名字就应该安放在这样一个异域风情的地方却最是恰当不过的。
我的梦境中,西双版纳的女孩子都是那样美美的穿着花筒裙,她们应该住在竹子建筑的房子里,周围环绕着美美的凤尾竹,姑娘们小伙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伴着悠扬的葫芦丝在优美的舞蹈。
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到了昆明。在电视里,昆明的少数民族大团结的景象也是深深的印记在脑海里。可是当我踏上这块土地,除了看到街边卖凉粉的白族服饰装扮的女子,其他的人与我们汉族无异,均没有特别之处,心里藏着些许的失落。
再后来,我通过出差的机会终于去了西双版纳。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初见时的印象依旧在脑海里记忆深刻。当车子驶入景洪市,可以看见道路两边种植着许多的光杆杆又高耸的树,和我们平时所见的树不同,让人瞬间感受到了热带雨林的气息。房子的建筑风格独特,尖尖的屋顶,金黄色颜料涂在外墙,里面又夹杂着人与大象的图案。天气很热,风吹到脸上有湿热感。街上到处都是骑行摩托车的男男女女,穿着不是书上的模样,正常的丅恤长裤,房子也不是竹子造的,和正常的城市一样,是水泥混凝土结构体系。
这一次的匆匆而过,我以猎奇的心情去感受,没有原本中的兴奋,更多的是一份失望。直到几年后,和家人一起再去那里,让我又深深的爱上了它……
由于我和家人都酷爱吃傣味。因为西双版纳有正宗的傣味,这让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兴趣,经常利用周末驾车常来常往。因为吃,让我重新喜欢上了它;又是因为去吃,才让我有机会看到了梦境中出现的模样。那里有穿着漂亮衣服的傣妹子,也有吹着葫芦丝的小伙子,他们真的会舞蹈,而且真的有竹子建的房子。
西双版纳是个植物之城,一年四季绿郁葱葱,空气非常清新湿润。去西双版纳,可以住在市区,但是玩和吃,一定是要在周边,这样你才可以有机会真正的接触到傣家人最真实的生活。在竹楼上喝着啤酒吃着傣味,风吹来,悠然自在。版纳的夜晚很热闹,通常到了午夜十二点,才是真正的高潮,路边的烧烤店非常多,菜品既有特色又很丰富,最最重点的是,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还非常开胃(因为傣味中通常用柠檬和小米辣和大芫西加以调味)。
美丽的西双版纳,曾经在梦里,而今我常常徜徉其中。
美丽的西双版纳,曾经那么远,现在却只在咫尺。
傣族人有趣的称呼:
小孩子——小卜捎
女孩子——少哆哩
男孩子——毛哆哩
年纪大的男人——老波涛
年纪大的女人——老咪涛
(我们以前经常去吃的有家傣味餐厅叫“玉腊班),里面的老板娘就是个很热情的“老咪涛”,总是拎着几瓶啤酒,与我们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