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法静下心来写读书笔记,就推荐一本前几天看完的书,推荐理由如下:
以下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书摘:
1. 时间是个问题,可是“管理”它却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因为那是几乎做不到的事情。
2.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3.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4. 他们“既勤奋又懒惰”。许多人都是矛盾的,甚至矛盾一生。但很少有人是故意矛盾的。
5. 自己思考原本就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别人思考实际上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
6. “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7.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使患者的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没有时间了”,其可怕程度几乎无异于死亡。
8. 统计学可是我上大学时仅仅凭兴趣学习的一样东西,却竟然最终被事实证明是最有用的知识——
9.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10. 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
11.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12. 一个团队中,二流人才是最容易产生流动愿望的。
13. 有的时候换一个环境意味着放弃过去所有的积累而彻底重新来过。
14. 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15. 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16.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17.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18.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
19.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20. 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却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
21. 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22. 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
23. 死亡本身其实并不可怕,面临死亡的过程才真正可怕。
24. 统计学可是我上大学时仅仅凭兴趣学习的一样东西,却竟然最终被事实证明是最有用的知识——现代科学所有领域都必需的数学分支。
25. 任何一个团队里的一流人才,通常很难产生流动的愿望。
26.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27. 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可能就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还要伤透脑筋想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28.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9.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0.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31. 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32. 有些哪怕是常识的东西也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会
33.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34. 乔治·博瑞(C. 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 b.应用知识; c.抽象推理。
35. 大约75%的智商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而其余的25%则受后天环境影响。
36. “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指的是智商测验成绩逐代提高的现象。
37. 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38. 但无论如何,只要牢牢记住“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足以保证我们不断进步了——我们因了解这个事实而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自省机制。
39. 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起码是比较容易忍受那些痛苦。
40. 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忘干净了,或者早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所以,他们当然会怀旧!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
41. a.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是大多数人的天性; b.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42. 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43.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44. 一位朋友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概括说,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45.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46.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47. 问题总是复杂的,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的。
48.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高尚一点的人只是能够控制它,不把它转换成行动而已。
49. 快乐是一种本事
50. 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51. 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尽管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放纵自己。
52. 每个人都有整洁的习惯,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同。
53.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是,好像“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如此下去,你会不停地发现“更好的方向”。
54.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 a.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 b.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仔细审视这两个条件。
55. 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
56. 计划是必需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57. 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58.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59.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60. 有些时候故意根本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
61. 很多的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62. 对我个人来讲,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
63.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 and Error)。
64. 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观察”。
65. 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66.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67. 与科学一样,宗教也是人们用来“思考”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的工具,只不过,在解释物理世界方面(比如,生命的起源、天体运转的机理),现代科学已经逐步地替代了宗教。今天的宗教势力依然庞大,只是宗教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另外一个更需要它的方面去了——人文领域。
68. 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69.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70. “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71. 本科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上讲,本科毕业之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学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
72.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73.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74.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75. 我们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联系起来,乃至于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76. a.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 b.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77.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78. 我个人的建议是去自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
79.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80. 威严、尊严也好,信誉、荣誉也好,都是靠行动赢取的,而不应该靠伪装或者是恐吓获得。
81. 于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避开另外一个陷阱——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
82. 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83. 不要过分依赖老师。老师不是神。要求老师敬业是非常合理的,但要求老师负全责则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事实上,即便是最好的老师,也只不过能做到他能做好的那一部分——尽最大努力去教好。
84. 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85.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86. 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87. “写一本书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写一本没有错误的书——实际上基本不可能。
88. 很多的时候,不明真相,是所有扭曲心理产生的最终根源。
89. 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90.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
91. 如果你连这样愚蠢的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92. 热爱考试的理由很简单:它是通行证,它意味着机会,其他没有此通行证的人无法获得的机会。
93. 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
94. 抱怨不仅要花费时间,还会引发负面情绪,使你丧失斗志。同时,仅仅抱怨本身不会改变任何事实。与其浪费时间抱怨不公平,还不如花时间做些真正能够改变点什么的努力。
95. 做题的时候没有整理习惯的人,就算有个好老师整天盯着也没用,永远在任何考试中拿不到高级通行证。
96. 边做题边整理还不够。还要经常找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录。
97. 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98. ——“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99. 嫉妒源自于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的扭曲理解。大多数人一生无法摆脱由比较而产生的情绪,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100. 某项经验在某个人身上灵验了,并不意味着这项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作用。
101. 爱迪生是否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102. 鼓励他人是美德,但是蛊惑他人是缺德。
103. 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 H·奈特(Frank H. Knight〖1〗)有个著名的观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104. 尽管“努力”是必须的、应当的,但可惜却不是天生的。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是与“努力”相悖的一个习惯——“懒惰”。
105. “该自卑的时候正常地自卑”,是“该自信的时候正常地自信”的前提条件。
106.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107. 在某些事情上,每个人都应该有沉默权。
108. 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
109. 有些时候,“成功者”的经验根本没有用,因为那些经验根本就是错误的,但关键在于他们自己可能也并不知道。
110. 人类拥有的普遍的认知偏差之一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Self-serving Bias。)
111. 有一个很实用的建议是: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112. 运气是确实存在的。
113. 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觉得“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
114. 欲望尽管并不总是可以被满足,却是你自己能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
115.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116. 概率是独立于任何人存在的,因此绝对不会仅因为我的期望就发生任何变化。
117. 爱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118. “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119. 塞涅卡(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政治家)就把这件事儿说得非常清楚“所谓的幸运就
120. 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
121. 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
122.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123. 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124.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125.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126. 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127.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128. 大抵上,有事儿可做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无所事事其实相当痛苦。
129.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其实有很多时候,接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甚至是唯一的起点。
130.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
131.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 a.短期:求助于他人; 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132. 测算时间,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133. 正确的减脂跑步方式应该是慢跑。
134. 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不能坚持完成,是因为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是“超人计划”——“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135.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136. 意外总是发生绝对不是因为你的运气格外差,而往往只不过是因为你考虑得不够周全。
137. 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然后迅速睡过去。这样的话,30分钟后醒来的时候,那种脑子清醒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按时打盹,按时清醒,是需要锻炼的。
138. 血缘关系是我们唯一无法解除的关系。
139.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140. 当一个团队成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贡献而忽略别人的存在;当一个团队失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的过失而尽量把自己排除在外。这叫”Self-serving Bias”。
141.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仅比别人强一点,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很多才行。
142.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
143. 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
144.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
145. 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你就真正地扭曲了自己。
146. 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停止嘲弄他人。
147. 嘲弄他人带来的最终只能是对自己的伤害——往往还是来自各个角度的全方位的伤害。
148. 很多的时候,所谓的“谦虚”和“低调”事实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优化策略。
149. 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150.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转换成同等高额的金钱。
151. 要想办法从理解上把抽象事物转变为具体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事物。
152. 事实上急功近利往往是一个风险高于回报的行为模式。
153. 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同时,倾向于高估当前回报的价值。
154.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大学生最好不要把宝贵的青春时间花费在“打工”上,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的回报实在是太少——相对于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恰当的学习上而因此在将来可以获得的回报来看。
155. 错过了时间或者错过了机会的时候,真正要命的是我们往往根本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而我们真的很难对“并不存在”的损失产生巨大的悔意。
156.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能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
157.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158. “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我们拥有神奇的能力在哪怕非常嘈杂的“噪音”中一下子挑出我们需要的“我们所关注的信息”。
159. 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160. 所谓的性能力,往往与心肺功能紧密相关。
161. 很大程度上,财富决定智商”。
162. 环境条件贫富的区别可能造成巨大的智力差异。
163. 贫穷,从整体上来看是“永存之困境”(Persistent Problem)。无论这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都不可能彻底根除贫困,因为最终,所谓的贫困是相对的。然而,从个体角度出发,贫穷并不是无法摆脱的符咒。任何一个个体,事实上都有机会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164. 我按我的想法写,你用你的智力读,千万别认为我有误导你的兴趣。非要认为自己被误导了的智力半残者,对不住您了。
165.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提到所谓的真爱,就是耐心,而所谓的耐心,本质上就是时间的投入。
166. 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
167. 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的人是没耐心深入了解任何事情的,于是,最终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
168. 类比能力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理解能力高低之关键。
169. 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就是因为缺乏现有的经验作为支撑。
170. 生活就是选择,而所谓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对之衡量后的结果。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说穿了,就是心智力量的最终体现。
171. 按照 MalcolmGladwell的说法,口碑传播最依赖三种节点,分别是 salesmen, connectors, mav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