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够接受现实,一切的成长都是虚妄。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可能开始运用心智做出理性的决定,进而才有可能做时间的朋友。
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
也许只有吃过大亏才有洗心革面的动力。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 ,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病了要投医,病急了就很可能乱投医。
问题其实好像很简单,看起来无非是以下几种 情况: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计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如若真的如此,那解决方案也好像很简单:
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正确估算任务所需时间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出差错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与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既有的知识与观念都是经过持有者反复筛选的。尽管很多知识观念只不过是被灌输的而已,但是,持有者对被灌输这一事实往往毫无察觉,或拒绝承认。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拥有一定判断能力。即便是对一些想当然的想法,人们也倾向于认为那是思考过后的结论。
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我们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
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读过的书,一个是你遇到的人。
我们都经历了差不多的生活,不同的是这其中有极少数人能从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养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时间管理与心智有关。
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
教育的根本其实不过是见多识广。多出外走走,花点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几十年。
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却与运气无关。
只要方向是对的,哪怕道路再曲折,也终将能够走到我们心中的目的地。
得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自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的!而不是被动地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着。
所谓的思考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教是最好的学习的方法。在不停地为学生解释疑问的过程中,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难怪高手都喜欢泡知乎豆瓣解答问题了)
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只有想清楚了,才可能写清楚。想不清楚,甚至连写出了的必要都没有。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没有什么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
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价值呢!有时间去想这些无聊的问题,还不如直接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心智力量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相同的理由,而做出相反的选择。因为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的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而与之相反,因为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渊之别。
方法无非两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作为一个学生,其实只有一个有效并且合理的选择,那就是按老师说的去做--确实去做了,并且坚持到底,那么方法是对是错,自然就会明了。
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终会使一个人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与另外一些人相比甚至可能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心智能力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跟股票炒家一样,猎头喜欢被低估的对象。正如股票市场上总是有严重低估的股票,人才市场也肯定有一些被严重低估的人才。猎头往往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才都感兴趣,因为如果他对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其行为就和一个股票炒家竟然等量购买了市场上每一只股票的行为一样愚不可及。任何团队里面的一流人才,薪水很高,能经常被同事和领导尊重,很难有产生流动的愿望,就算他们有一天产生离开的愿望,往往并不是要跳槽,而是直接出去单干。一流人才往往对猎头来说其实没什么可开发的价值。但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才,猎头对他们也没兴趣,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或者很难具备可开发潜力。所以,猎头最关注二流人才。因为这些人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会有强烈的未被承认的情绪。他们待遇不足够高,满足感不足够强,经常觉得别人对他们缺乏足够尊重,负的责任没有那么多,对自己的名誉还没有像一流人才那么重视,所以二流人才才是最容易产生流动愿望的。有些猎头不仅却是有一套办法去发现“另外一只真正的老虎”的同时,甚至可以做到专门去找那些“还不知道自己是老虎”的人,然后一步一步把他们培养成老虎,或者一点一点看着他们变成老虎,然后再把他们卖出去,当然,最牛最牛的是,在他们已经变成老虎却又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只老虎之前把他们卖出去。
你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回避自己的短处。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碎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兴趣——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就完了。谁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实不喜欢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会有兴趣了。现在说另外一个方面。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对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当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将其行为“合理化”,然后声明:“我才知道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啦”。所以,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尽管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失。(我当年学好化学好像就是这个原因。对于大部分没有层次的人来说,的确是这样,反正到哪都是混日子。)
很多人用非常愚蠢而无效率的方法,却最终确实成功了。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是重复,不间断地重复,重复一年以上。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相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很多的时候,哪怕说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过分。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心智低下真可怕。
管他每天到底是反省三次,还是列出三件事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法知晓。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
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学习而疯狂发展,而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辅相成地大幅增长;于是心智可发展,可培养,可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谁可以封顶?然而,反过来,如若这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那么心智就可能停滞发展,甚至倒退,弄不好痴心不得反癫狂,搞到进入负数的地步——谁又能够保底?
平均寿命延长了,即意味着还有积累和重建的机会。而如若一个人错误地认同智商天定的观念,那么他就可能错过发展、培养、重建心智的机会——甚至连开启心智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如果,我们能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尽管你用大脑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当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可以控制我自己的大脑的时候,我觉得我居然不用死就可以从头再来,这该是多么神奇。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起码是比较容易忍受那些痛苦,我经常这样提醒自己,我在痛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一个人的心智会影响他的判断,好运坏运都不重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有两种办法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所有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定期拿出这个本字回顾一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你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你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有进步了,因为那个本子里记录过的很多的错误你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不停地提醒你自己!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觉得这世界就对你一个人不公平,很多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你这样一想,就释然了。只要你没那么痛苦,你的大脑就很难遗忘这个事件——更何况你早就把这个事件和经验记录在案了呢!这两个简单的方法会在未来帮你减少多少麻烦,给你的未来节省多少时间啊!
正因为很多人把背单词当做痛苦的经历处理的结果是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着痛苦——我们的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所以,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做快乐的事情来做。这就是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方式,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可以做得到。
坚持不懈是什么?——策略加上重复。
不劳而获是每个人心中所拥有的诸多梦想之一,甚至可能还是其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劳而获的话,那就最好尽量少劳但是一定要尽量多获,并且多多益善,更进一步,大多数人看法惊人的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
大部分人的天性是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时候天性难移,无法彻底改变,那么也起码还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我个人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这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a,寻找这个技巧已经发挥了太多的时间,b,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
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我开始学着每日的事件记录,除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计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每天大概花10分钟左右。这样你才会觉得自己在做真的有意义的事情。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事件-时间日志。之前那种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现在这种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会更为详尽。例如:读文学报20分钟,读消息报20分钟,刮胡子15分钟,读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钟。就是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花费的时间。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这种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针对时间管理,我常常建议求助的朋友先用1周的时间来记录自己每天的24小时的分配,不要觉得麻烦,不通过这样的方式,没有人会真正明白自己浪费时间的可怕程度。而且所谓时间管理想真正有效,就必须要通过“记录时间”的关卡,别无其他捷径。
我把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我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时所耗费的时间开销。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买一个笔记本,现在就开始记录。别忘了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
养成任何一个新的习惯都不容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与天生的一样自然呢,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记录本,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的话,一定会很开心,随着日子的推移,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反过来,如果你打开那个本子,竟然发现最后一页记录的日期是好几天前,甚至上个月的日子,那你就会心慌,并且愧疚,而这种感觉就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的最实在的动力,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度过,不给你带来一点收益,最要命的也更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录而带来的结果是,你根本就没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记录自己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发现很难放弃,因为尽管千金散去确实可能还复来,但你知道也不得不承认,时间匆匆似流水它一去,就千真万确的,不复回。
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一下当时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就行了。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
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每天随时记录里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第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记录里的时间开销。第二个良好的习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花费15-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比如,一背单词,另外还得按照计划,把昨天和上周五背的那两个列表复习一遍,二,说好了,晚上要和谁谁谁看电影。三,去图书馆,同时也在网上查资料,找出必要信息若干,以便完成某篇文章,四,下午要和同学踢球。你要估算完成每项任务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权重值,重要,一般,不重要。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每个人都喜欢做有趣的事情,往往并不关心这事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可问题在于,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呢!如果你甩甩头,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你都应该去做。往往,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就可能会痛苦地发现自己,经常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实无用的事情。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做同样的事情有很多种方法,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往往是最优的策略。
很多人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脆弱的完美主义者,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所以注定以失败告终。
列表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制作列表,运用列表确实是一种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放纵自己。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那是在浪费时间。
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拿着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专注的你突然创造能力激增。如果你有了什么新鲜主意,你可以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前的任务完成之后,你的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
我总觉得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自己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抵上好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径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但是如果你中途改变了方向,甚至经常改变方向你就几乎无法到达北极,甚至可能返回出发点,所以,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以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然后就少犯错——前提是,经验最好在自己死掉之前对自己起些作用。
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我开始认真思考,以自身的情况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呢?每个计划的期限究竟应该设为多久才可能用我平凡甚至平庸的能力和天分顺利实施呢?
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的,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接近一个季度的计划了。直到快30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到今天,我也依然最长使用一年作为计划制定的最长期限。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乐观是靠努力和挣扎才可以获得的经验。
我只是朴素地用自己的经验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没有谁能给我做职业规划,除了我固执的个性,使得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验告诉我的硬道理是,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阅读总是能带来愉悦。
我的一生以及整个事业都在不可预期的事件影响着。据调查,发现在35岁的时候仍然在做自己18岁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整个样本群体中的比例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须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多大,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为已经足够近了,就算看不到花,还是可以闻到花香的。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如果你想做事,你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无论计划简单还是复杂,缺乏切实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有些时候故意根本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几年前我开始去健身房,就没有制定任何目标和计划,因为没多大必要去想那个,反正锻炼总比不锻炼好,健康最重要,于是我只做了一件事儿,坚持,中间也有过几次短期的中断,那是因为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了,但是,一旦忙得脚打后脑勺的阶段过去了之后,我又开始定期去健身房了,其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但是我知道那只不过是我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几年后的今天,我觉得我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专业的健身计划了。当我拿出纸笔不停地罗列具体细节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其实几年前我刚开始健身的时候,完全不具备制定有效的健身计划的能力,那个时候我是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哪一些肌肉群相对强大,所以只需要正常练习就好了,哪一些肌肉群是我的弱点所以特别难练,但是现在却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了,而几年之后的今天,我早就知道我应该如何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比例,也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自己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清楚一件事儿,很多的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一,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二,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因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可能要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而在最初甚至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又不是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有些时候,你必须拖延你的行动,对我个人来讲,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的,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了。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更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试过之后知道错了,然后就不再犯错了,当然也许在试过之后,发现不仅没错还很正确,那么就多了一项新的知识,试错是如此重要,乃至于所谓的教育在最古老的年代,是要靠鞭子的,做对了,没有奖励,但是做错了就要加以惩罚。试错往往需要勇气。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观察。
观察延伸了我们可以体验的范围,我们常常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或者教训,进而增加自身的知识。然而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是存在局限的。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并积累信息,获得知识,传播经验,信息爆炸使得我们处于人类历史上进步最为惊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阅读突破了个体的体验或者单纯的试错的种种局限,体验往往只能局限于自己,而试错也受限于自己的阅历,然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他人的体验和试错结果,就是所谓的经验,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更不用说跨越种族和国度,文字翻译工具越来越先进,而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数也在不停的增加。有了文字之后,一代之间,就有可能积累并获得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够思考,但局限于已认知的知识数量,当时人类很难正确思考。
与科学一样,宗教也是人们用来思考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的工具,只不过在解释物理世界方面,比如生命的起源,天体运转的机理,现代科学已经逐步地替代了宗教,今天的宗教势力依然庞大,只是宗教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另外一个更需要它的方面去了,人文领域。
做一个有能力运用心智的力量摆脱自身感知局限的人。
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在茫茫而又无限的未知空间里,我们的知识只不过像其中的星球一样,而星球与星球之间的空隙,不知道要比那些星球本身大出多少倍,所以我们需要信仰,希望,爱,奇迹等被学者们,称之为必要之幻觉之类的东西去填补这些空隙才感觉心安理得。
只看结果不深究原因,或者是乱解原因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和做法,正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知识传递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经验主义。
无法突破个人自我有限的经验去理解周遭事物和他人,总是会带来惊人的灾难。
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人们往往会心存恐惧,因为人们害怕未知。
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人们在理解新的知识的时候,往往依赖过往的经验。
我们的一生,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了文字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后还要学会逻辑,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然后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意义上的人。
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挣扎着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刚输入的信息,如果与过去曾经输入的信息有关联的话,那就要想办法弄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要知道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会贯通。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随着自身知识的不停地积累,通过不停的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筛选,一个人终究会发现图书馆的好处,当然,在一个图书馆体系从未真正有效建立的国度,互联网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从这个意义上讲,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价值的终极体现。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是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的文章。
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教会学生如何用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便通过共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文字,应该拿来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书到用时方恨少,工作之后才知道什么真正有用。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比如说英语这事儿,很多人天天在学校从来不用,背单词坚决不找句,却去练习什么词根词缀记忆法,或者联想式记忆法,背了那么多单词,却重来不去读英文文档,从来不写英文文章。其实,2000个基础词汇基本掌握, 基本语法规则大致了解之后,就应该去用英文了。比如,看本专业的英文原版材料就是很好的使用英文的机会,有不认识的词,查字典!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整句话就是看不懂,查查语法书!如果还是搞不明白那就去问问别人!可是,大多数人没有进步本质上只是因为懒惰,他们在第一步就已经放弃实践了。连字典都不愿意查,更别说去查语法书了。
自学能力的打造就是从你认真对待它开始,她就像你的恋人一样,你对她好,她才对你好,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这个地步,那你不仅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
对于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个可怕的敌人,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最好的工具,纸和笔。有空的时候,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观点记录下来。
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总是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可是人们往往在行进一小段时间之后,就因为觉得进展过分缓慢而产生动摇。所以,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突飞猛进的感觉,然而这样慢慢动摇,直至最终放弃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身边的某些人在突飞猛进。于是,在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的情况下,当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啊,他肯定有什么秘诀!
其实,没有哪个人可以长时间忍受失望,这样看来,你曾经的放弃往往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而只是你对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所造成的。
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如果,你冷静衡量你自己的资源,发现你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通行证的话,那么,你最好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热爱考试的理由很简单,它是通行证,它意味着机会,其他没有通行证的人无法获得的机会,虽然有些人也会用其他方式获得那个什么机会,但,既然你没有其他方式,就不要抱怨,反正抱怨也没用。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