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Static关键字

static 关键字的使用

它可以用来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被修饰的成员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单单是属于某个对象的。也就是说,既然属于类,就可以不靠创建对象来调用了。

类变量 :修饰成员变量时,该变量称为类变量。该类的每个对象都共享同一个类变量的值。任何对象都可以更改该类变量的值,但也可以在不创建该类的对象的情况下对类变量进行操作
比如为学生随机分配学号,可以为学生定义一个类变量,每当创建一个学生就让类变量自增并赋值给成员变量

静态方法:修饰成员方法时,该方法称为类方法 。静态方法在声明中有 static ,建议使用类名来调用,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对象。调用方式非常简单。

  • 类方法 :使用 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成员方法,习惯称为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调用的注意事项

    1. 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访问类变量和静态方法。
    1. 静态方法 不能直接访问普通成员变量或成员方法。反之,成员方法可以直接访问类变量或静态方法。
    1. 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this关键字。
    1. 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必须通过实例进行访问,类不能直接访问

在静态方法中想要访问成员方法(变量),必须通过(创建)实例进行访问

调用格式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可以并且建议通过类名直接访问。虽然也可以通过对象名访问静态成员,原因即多个对象均属于一个类,共享使用同一个静态成员,但是不建议,会出现警告信息。

静态原理图解(大概)

内存中先有静态(随着类的加载而创建),再有非静态

static修饰的内容

  • 是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的,且只加载一次。
  • 存储于一块固定的内存区域(静态区),所以,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
  • 它优先于对象存在,所以,可以被所有对象共享。

03-静态的内存图.png

静态内存图2.png

静态变量加载:JVM将.class字节码被加载到方法区内存,当扫描到静态变量(引用和基本数据类型都一样),会在方法区内存中的一个叫做静态区创建这个类对应的静态变量并将地址返回给静态变量名!类和这个类的成员都可以访问到它们!

访问静态的大致过程

  • 通过类访问静态变量:找方法区的类模板的静态变量,再到静态区拿到值。
  • 通过实例访问静态变量:找到堆中的实例,再到方法区的静态区拿到值(直接到静态区,不通过类)。
  • 通过类访问静态方法:根据类名直接到方法区对应的静态方法,然后入栈,栈顶就变成了那个静态方法,进行执行。
  • 实例访问静态方法:在堆内存对应的实例中找到静态方法的地址,再到方法区中找到该方法,入栈,执行

静态代码块

静态方法块

  • 位置:类中方法外。
  • 执行: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且执行一次(导包,或者初始化加载),优先于 main方法和构造方法的执行。

格式如下: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static{
        // 静态代码块
        System.out("我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一次,以后再也不运行了");
    }
    
    public ClassName() {
        System.out("我是构造函数");
    }
}

相对应的实例初始化块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
        System.out("实例init时执行");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dvanced Language Features 知识点:一. static修饰符 static修饰符可以用来...
    风景凉阅读 3,258评论 0 0
  • 1. Java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的顺序:基本语法,类相关的语法,内部类的语法,继承相关的语法,异常的语法,线程的语...
    子非鱼_t_阅读 32,329评论 18 399
  • Swift1> Swift和OC的区别1.1> Swift没有地址/指针的概念1.2> 泛型1.3> 类型严谨 对...
    cosWriter阅读 13,867评论 1 32
  • 【龙七七7.21】我多想去看看 ------坚持第181天 早晨6点钟就起床了。为了坐8点半的飞机。 安检是从头到...
    龙七七阅读 1,598评论 0 0
  • 在卫浴行业工作已经快6年了,经历了一些新店开业。粗略的做了整理。大致框架如下: 新店开业过程中作为行业内外...
    惰惰妖孽阅读 3,991评论 7 3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