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我镇探索推进基层治理思维、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变革,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从“多方发力”织牢基层治理“锦绣画卷”。
以基层党建为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通过打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仅如此,基层治理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有效联动、共同发力,全方位构建基层党建体系,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日常治理为基,提升基层治理沟通水平。村级党支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打造党群连心讲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的开展学党史、宣政策、树新风活动,以德治厚植文明社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红色学堂”宣传栏,积极有力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建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开展“小院讲堂”等常态化邻里活动,吸收附近支部党员、流动党员、群众等加入,由威望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党员担任“小院讲师”,通过“小院讲堂”传播党的声音、宣讲最新政策精神。建立微信群,开展“微党课”,组织党员们学精神、谈看法,激发学习兴趣。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将资料送到家、上门讲党课等形式,将邻里党建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心坎上”,有效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架构起了党群沟通的桥梁。
以群众满意为尺,优化基层治理服务流程。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操心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期盼的事就是头等大事。通过组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综合服务大厅,推动办公设备和综合服务柜台设施完善;规范网上审批服务事项范围,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做到“能接尽接”;积极推行一窗式受理、马上办等便民服务方式,着力搭建共治共享、双向奔赴的基层治理载体平台,将服务事项向村里延伸,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打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便民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等志愿服务,让村民在乡镇里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从“自扫门前雪”到“上下一条心”,自觉参与到我们的基层治理当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