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便是除夕,本应是阖家团圆、共迎新春的日子,老弟却依旧被工作缠身,一整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我看着他里里外外穿梭的身影,心中暗自思忖,今年怕是没工夫贴对联了。
午后的时光悠悠流淌,转眼便到了准备晚餐的时刻。我走进厨房,打算给老妈搭把手。在这一方烟火天地里,我自知厨艺有限,能做的不过是洗洗辣椒、姜蒜,再把它们切成丝、段或是细末,至于拿锅铲掌勺的“重任”,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一旁打打下手。
五点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厨房,给厨房染上了一层暖黄色的光晕。
我正忙着手里的活儿,突然听到老弟在一楼扯着嗓子喊道:“是不是可以开餐了?”我赶忙回应:“还不行呢!”话音刚落,老妹就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厨房。她笑着打趣道:“老弟说,只有老妹上来,这晚餐才能加快。”
不得不说,老妈的厨艺在我们家那是出了名的好,可要是和老妹比起来,却也稍逊一筹。老妹做事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就能把一道菜做好,她的这种风格我一直都很欣赏。在她和老妈的默契配合下,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很快就摆满了餐桌。
六点半,饭菜基本准备就绪。一家九口七个菜,荤素搭配,香气四溢。老妈精心炖制的羊肉更是格外诱人,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垂涎欲滴。老妹做的菜也毫不逊色。然而,此时老弟、三妹还有小侄子却还没上桌。不一会儿,小侄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说道:“爸爸说让你们先吃,给小姑姑留点青菜就好,他们要干完活才吃饭。”
我满心疑惑,走到阳台向外望去,只见老弟正站在梯子上,全神贯注地贴对联,三妹则在一旁稳稳地扶着梯子。地面上散落着旧对联的纸屑碎末,看来他们已经忙活了好一阵子。
家里有三弄房子,需要张贴的对联不少。每年过年,老弟都格外重视贴对联这件事,总是亲力亲为。其实,他的毛笔字写得相当不错,完全有能力自己书写对联。可这么多年来,他却每年都要特意去街上花钱买。后来我才得知,他去街上买对联,其实是为了去找他的小学老师——也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副副对联早已成为了他们师生之间深厚情谊的重要纽带。
看着老弟在夜幕下忙碌的身影,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匆匆吃完饭,便下楼去把三妹换了上来。
老弟站在梯子上,一边调整着对联的位置,一边笑着对我说:“今年我特意选了字大一些的对联,这样贴起来显得更大气。对联的内容也是我精心挑选的,老师负责书写。”他的眼神中满是对新年的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我仰望着他,阳台的灯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温暖而坚定的轮廓。在这个充满年味的傍晚,贴对联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承载着我们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也见证了老弟与老师之间那份跨越岁月的深厚情谊。我接过老弟手中的浆糊,和他一起认真地张贴着每一副对联。每一次抬手,每一次弯腰,都仿佛是在为新的一年种下希望的种子。
当最后一副对联贴好,已经快八点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小院。
这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有的陪父母打牌,有的在K歌,有的在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暖暖的屋子里。
这一刻,所有的忙碌与疲惫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浓浓的亲情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温暖的亲情和对传统的坚守,都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