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断重复八年级生物课上的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教师、培训者,以及教练普遍认为,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
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
摘抄自《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