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作者是郭瑞祥。据了解,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辅以大量的史料图集,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人物形象,史料刨析立体而深刻。
这本书言辞浅白通俗,通过讲述仁宗朝的文人故事,向我们展现一个皇帝的执政历程。
我本是不大了解宋仁宗的。他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在历朝历代皇帝里中等偏下,一是因为他没有过于鲜明的性格,不好大喜功也不睚眦必报,普普通通宽厚仁和。二是没有强硬的政治手段,官员被贬被罚并没有生命危险,反而在贬迁之路上游山玩水成就了一些文学大家,也算一项伟业。三,在被后人诟病的宋之军政,他也算小有成就。
本书描述了宋仁宗当政下百姓安乐,文人盛行的华夏。
正如他庙号般,他无疑是“仁”的,这个将自己当作普通人的仁帝,为当世乃至后世,洋洋洒洒,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学界中,明朝人评选“唐宋八大家”,其中有6位北宋人,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全部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学术界,宋代亦是百家争鸣,著名的“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胡瑗)与“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灏、程颐),全是活跃于当时的大学者;政治界,不但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等是仁宗时期的中坚,而且,领导“熙丰变法”的王安石、章淳、吕惠卿、邓倌等新党中人,主导“元佑更化”的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苏辙等旧党中人,也是在仁宗时期的政坛中暂露头角的;科学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均出现在人仁宗时代;宋代最聪明的两位科学家——苏颂和沈括也都成长于仁宗时代。
看完本书中那些轮番登场的才子们,你会发现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真可谓是帝国精英啊,怪不得文人士大夫都会向往回到宋朝。理解高晓松的回答“再问十次,我都选择回到宋朝。
哲人评价“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仁宗朝是赵宋的巅峰。”“它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它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是宋朝造就了宋词,宋词亦反映了文学昌盛繁荣的宋之百态,允许后人从宋词淡雅词藻的缝隙中窥探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
大宋王朝的统治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文化昌盛的同时。一方面又政治腐朽,在国际上没有大国地位,被北方列强欺负得让后人实在看不下去。
但于宋仁宗当朝,就连一直被人们所诟病的军事,在此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与辽国议和同样是成功的。这离不开宋仁宗的仁君品德。
仁宗皇帝善用人才。名将狄青。北宋重文轻武,文官的地位一直高于武将,朝堂之上一直都是文官的天下。但是仁宗能够打破规矩,越级提拔立下军功的狄青,让他成为枢密副使进入二府。成为有宋以来武将获得荣宠的第一人。
仁宗听得进劝谏,善待官员。北宋设有台谏,专门指出皇帝的不当行为,是一个检查纠偏的机构。当时出了不少有名的谏臣——欧阳修,尹洙,余靖,包拯等等。谏官通常言辞激烈,往往说的仁宗下不来台,但尽管如此,仁宗皇帝仍然能够采纳并且善待言官。纵观仁宗一朝,没有出现大的诛杀臣子的事件,就算是贬官,贬谪之地都是相对富庶繁华的地方。
正是因为仁宗具有过人的政治智慧,上至宰辅,下至贫民,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不仅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更推动了政治的发展。仁宗和众多名臣,勠力同心,互相成就,才能让后人感慨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