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条:教育 家庭 成长 宗教
半年前,我读了其中一部分。这半年时间,书中的画面一直浮现。直到三天前,我再次触摸这本书,翻读完后才平息意愿。
塔拉奔赴剑桥大学前,我一直尝试解读塔拉父亲的爱意。“爸爸总是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他相信自己是对的,付出代价的是我们。”这样的描述不像是形容父亲的,而像是位享受控制、暴虐的君主。直到塔拉登机前一刻,爸爸的模样以及话语,让我清晰的感受到了。脱离了我的掌控,意味着失去了我的保护,所以这才是控制的目的。
塔拉在大学里初识双向情感障碍,以此来解释父亲的爱意。赛亚·伯林的积极自由让她意识到,逃离环境并不能获得真的自由。
塔拉试图分离出顽固的思想,原生家庭的影响牵扯她不断回到原点,再挣脱。塔拉父母亲的做法,让我想到了《煤气灯效应》中的解释:
“煤气灯操纵是一种情感控制,操纵者试图让你相信你记错、误会或曲解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你的意识里播下怀疑的种子,让你变得脆弱并且困惑”
塔拉陷入了深度的自我怀疑,亲人的隔绝让她开始恐慌,甚至惊恐发作。
塔拉身边的人都曾说过她很特别,也许正因为这份特别,塔拉才能获得新的家庭归属感。
她思考的问题,我也很困惑,一度想从书中寻找答案。迫切地需要类似官方的知识,来替换旧的认知。
“当一个人对家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该怎么做?”
多复杂的选择题,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