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本自传,作者塔拉以此书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塔拉是一个17岁之前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大山女孩,家里有兄弟姐妹7人,塔拉的爸爸信奉摩门教,在性格上也有很多问题:抑郁、狂躁、偏执、有被害妄想,不相信政府,不让孩子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塔拉小时候在家帮爸爸在废料场拆解垃圾物,帮妈妈调配草药膏,由哥哥传授简单的知识。后来,在哥哥泰勒的支持和鼓励下,塔拉在17岁通过自学考上了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一个来自价值观扭曲的家庭、时常被父兄伤害的女孩,却争取获得了高学历,得到了顶尖的教育,从而拯救了自己,重塑了自我。正如英文书名所突出的“教育”一词,是教育给了她崭新的世界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读完整本书,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教育实在太重要了,如果说我们是鸟的话,那教育就是我们的翅膀,它可以给予我们生命无限的可能性,它也可以带领我们飞向自己向往的山头。
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对于教育的内涵做了深刻的阐述:“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当然,我们也在塔拉的描述中了解到过往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缺乏常识:常识的缺失影响着个人的身体健康,生病了靠不科学的方法,或者靠某些宗教的求神赐福;缺少见识:见识的缺失导致误信某些狭隘的观念,而摒弃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只注重眼前利益,而非长远计划;缺失完整的人格:导致缺乏独立判断,没有自主目标;如果不接受教育,没有选择相信科学与事实,就会被蒙上双眼浑浑噩噩的过上一辈子;如果没有选择相信教育,塔拉就不能站在世界大讲台上闪闪发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再细想下来,这本书其实并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改变人生的故事。从中读到更多的是,原来弱小无知的少女如何从严苛的条件下寻找真正的自我。
我们的思维时常受到他人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权威性、强势的力量的支配下,我们非常容易迷失自我。记得有部1944年的老片子《煤气灯下》,讲的就是一个人通过语言和精神虐待对另一个人进行操控和洗脑的过程,后来这种精神操纵行为还被称为“煤气灯效应”,也叫做认知否定。塔拉的爸爸就如那个操纵者一样,长期将他所认知的话语强势灌输给她,使她怀疑自己、失去自信,这是一种难以识别的情感虐待和操纵,而认识到它恰恰是摆脱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还想起近年常出现的PUA事件,当事人其实也不乏接受了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她们被经过包装的所谓搭讪者或者男友抓住一些他们认为的“你的错误“,让女生们对他愧疚、自卑。从而开始慢慢接受控制,听从他的指示,如果不听他们的话时,他会用言语粗暴打击,让女生感到自卑,觉得这好像真的是自己的错误。这样导致抑郁症状的女生特别的多,还会有女生出现自残的行为。
平常身边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灌输各种习惯的想法,例如“你怎么这么胖,女生就应该瘦才美”、“你不能化这么浓的妆,穿这么性感,看起来很不正经”,可能我们会觉得这并没有造成伤害、没有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但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把他人的观念视为真理,也从来不会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减肥吗?”“为什么要用不正经来定义我呢?”
最终塔拉在家庭与自我中做出了选择,她放弃了那个在精神上控制她的家,伤害过她的家人,选择坚持自我。那个对原生家庭盲从甚至恐惧的小女孩逐渐消失了。
塔拉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力量,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故事来证明:“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别人永远无法定义你是谁,别人的观点也无法决定你的价值,自我的价值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应该说,通过教育,通过正确的教育,塔拉才能获得看待世界的新角度,并从中找到了实现自我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她开始逐渐认识了真正的自我。这个全新的自我,正去往属于她自己的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