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翻译】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所行,假若有不合礼不由道的,天会厌弃我!天会厌弃我!”
【解读】
南子:卫灵公夫人,当时把持着卫国的朝政关于她约见孔子一事,《史记.孔子世家》有较生动的记载。
在古代,被国君的夫人约见,必须要赴约,否则就是失礼。
在卫国说话管用的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的口碑并不好,跟美貌的男青年有绯闻。
但南子知道孔子来卫国后,便传话给孔子,让其拜见她。孔子很犹豫,不去似乎不合乎礼,去吧,又不太情愿。但最后还是去了。南子隔着帷帐接见了孔子,孔子讲究礼仪,见面必先行大礼。
南子也叩首还礼,还礼是身上的配饰清脆作响,回来以后,子路不悦。
子路脾气大,性子直,他感到不满,觉得孔子跑去见这样的女人,不像话!
于是孔子跟子路竭力解释。所以 即便是像孔子这般淡定之人,在面对弟子的质疑时,也只得无奈地指天发誓,才能还自己一个清白。由此可见,“人言”的破坏力有多大。
常言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我们在面对着流言时就应采取排斥的态度。有些时候,人言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起到“警钟”的作用。
孔子是智慧的,他知道人言的可畏,但他也知道流言应当止于智者。
因此,大家在遭到“人言”的攻击之时,只要内心无所畏惧,正确地看待它们,即便是异常恶毒的流言也会消弭于无形之中,还自己一个清平无争的世界。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