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级致癌因素,然而随着近些年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上升,不吸烟的致癌因素也被列入研究范围。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非吸烟者比例为86%。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被动吸烟、既往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室内辐射(比如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生活用水、天然气和煤的燃烧等产生的氡),油烟暴露和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等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存在弱到中度的相关性,但目前仍未能找出导致非吸烟女性弭患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非吸烟女性致癌因素的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分析,我国女性肺癌危险因素暴露及发病规律有自身特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尽管女性吸烟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美国吸烟率分别为2.4%、23.6%),但肺癌发病率仍较为接近(中国和美国基于世界人口标化的肺癌发病率分别为22.8/10万、30.4/10万)。这意味着基于吸烟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际肺癌筛查高危人群标准可能不太适用于中国女性,尤其是非吸烟女性。
事实上我国目前对肺癌高危女性群体的定义仍为吸烟与被动吸烟者,但这可能造成非吸烟女性对肺癌早诊的轻忽,早期肺癌由于缺乏相应特异性症状,其诊断难度较大,往往是自觉有高风险的抽烟或家族史群体行定期肺部健康检查才能在早期发现和诊治,而非标准定义中的人群则往往缺乏相关早筛认知,往往至肺癌中晚期才能有所发现。
肺癌筛查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国家癌症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利用预测模型来判定肺癌的高风险人群,并且对于肺癌高风险人群的判定,除了现在的分类标准,建议以中国人群数据为基础,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肺癌风险评分,提高肺癌筛查人群范围的准确性。
对于普通人而言,有必要提早对自身进行肺癌风险评估,了解自身是否具有肺癌风险因素,以及是否需要提前开展肺癌筛查。
对于肺癌筛查的手段,《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并认为相对于敏感度较低的胸部X线检查,低剂量螺旋CT能明显增加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的检出率,同时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更有助于提高高危人群的生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