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不二
下图是不二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的一个老人,每次看到的她都是一样的装束,甚至连动作的起承转合都是一样的,要么是忙着弯腰去翻垃圾桶,要么就是背着很大的一包垃圾走在不知哪里的归途上。
没有刻意摆拍,只是一瞬间的回眸,却让不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二很庆幸自己能拍照这么原汁原味的照片,人物很真实,地点条件也刚刚好,虽然这么说起来仍有些功利的意味。
抛却所有外在,不用大费周章的修图、调色,不用刻意的突出悲情效果,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方最原始、最本真的图像。
毕竟有时候我们要欣赏的焦点不在于图片、人物有多美。
服装:这位老人的装束是现在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它中国农村女性老人中的最具代表性装束。土布夹克、针织帽子、自制袖套、黑色布鞋,一支木拐杖。服装的色调都是暗色系,以深蓝和黑色为主衬。女人的穿衣风格以夹克为主,男人的服装风格甚至还延续着中山装。
生存状态:他们大都有一大群的儿女,他们的儿女更多是出远门打工,只有少数会继续就在家里务农。他们膝下有三两个子孙要照顾,但也不排除他们的子孙辈会随儿女去打工的地方上学、生活的情况。他们有的与老伴相依为命,有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处于他们中间的是一些失孤老人,他们无儿无女,无依无靠。
身份类型:他们世代是农民,没有什么其他的稳定保障。虽然子女会提供一定数额的生活费来保证老有所养。但是他们不肯闲下来,仍奔走于田间地头。他们作为农民的身份可塑性很强,身份变换的也速度很快,他们可以是拾荒者,也可以是搬运工,如果农事需要,他们可以迅速恢复身份――地地道道的农民。
娱乐:晒太阳是中国农村老人最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往往会选择三两个人聚集在一起,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半蹲、半躺的姿势沐浴在阳光下,他们会偶尔交谈几句,从村头小事儿到国家大事,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选择沉默,半眯双眼,懒懒躺着。他们从不挑剔晒太阳的地点,小到自家的门槛上大到麦秸垛上。他们是阳光最忠实的守护者和观众,说是晒太阳就真的是晒太阳。
性格特征:不会被地域环境所影响,中国农村老人的性格特征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他们保留了中国农民最纯正的性格。他们即使老有所养仍不会放弃培育自己田里的庄稼;他们为了省水可以不用方便的自来水,而去偏远的水井里挑水;他们自己孤身一人仍在电话里嘱咐子女安心在外。
他们倔强、纯朴、节约、勤劳……
这样的性格特征是中国农村乃至城市老人所共有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文化里所特有的,是中国农村人文化最真实的写照。
但这样的性格特征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与子女之间的冲突,一场新一代价值观与老一代价值观最为直接代沟的冲突,这是亟待解决的。
只是通过以上一个相对笼统的表述,不二就可以把农村老人的形象在脑海里具体的勾勒出来。
那么是不是农村老人这个群体就是以这样笼统而具体的形象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
他们或以姥姥的身份,或以奶奶的身份……
反正就不二而言,这位老人就是不二姥姥的化身。
不二记忆里姥姥的形象就是这样。她很节约,为了省电甚至可以年年用蜡烛来鲜明;她很倔强,明明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却死活不听儿女劝导,一有空就去摆弄她的一亩三分地,姥姥的小屋永远都是拥挤的,家里用剩的瓶瓶罐罐她从来不舍得扔掉。
不二不想去探讨高深的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失孤问题”。这毕竟也不是不二的本意。不二思考的是这张照片本身带给不二甚至是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的意义,也或者说只是为了让我们想起在我们家里还有这样一位老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是不二在第一次看到这位老人时突然在脑海里无休止循环的一句话。
这位老人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孩子?她的来处在哪里?归途又在何方?